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探索月球奥秘》资料汇编

http://www.19mini.cn   2009-04-12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会员搜集整理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含月古诗词赏析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

二、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一)嫦娥奔月

传说帝尧时代,天上突然出现十个太阳,给神州带来了恐怖和灾难。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王母娘娘赐给后羿一包不死药。后羿的徒弟蓬蒙知道后,趁后羿不在,威逼他的妻子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顿时,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与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广寒宫

 

玉兔捣药图 

(二)吴刚伐桂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赏月佳对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