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黎明的通知》教案

http://www.19mini.cn   2009-03-1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品味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把握涛歌的感情基调和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品味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把握涛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涛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深入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诗中对黎明的深情呼唤珍惜,今天美好的时代,并奋发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散文美”。

二、教法引导

1学生查阅,了解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朗读诗歌,想——想诗中所借的意象所指代的内容,深入诗歌,边读边说。

三、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体会诗歌中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歌,边读边说。

(二)难点

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体会诗中“黎明”等—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疑点

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四)解决办法

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渎,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四、课时日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准备

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2.师生互相设疑一-质疑,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自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黎明的通知》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人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渎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