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认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科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
2、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3、 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过程及同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是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讲析法。
教学程序: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说:“书是工籍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说:“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书上说的,难道还要怀疑吗?怀疑跟学问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学的《怀疑与学问》就是阐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问题,即“学则徐疑”、“学者先要会疑。”
二、 指导预习:
1、 学习“预习提示”第一段,了解作者简况。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① 文章的总论应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② 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③ 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④ 课文反复论证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哪些地方从道理上分析,哪些地方用事例具体证明?
三、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讨论思考题①②③
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析课文
1、 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节)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出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节)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议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可以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五、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题④及课后练习三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1、 学生分组朗读第二部分课文。
2、 分析:作者认为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种根据有时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产,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提问:第4节运用哪些事例,论述了什么问题。
明确:运用“古代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证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明白易懂。
3、 课文怎样论述正确对待书本、学问呢?
明确:课文第5节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应正确对待书本、学问。先正面说: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这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然后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信。最后引用盘子的话,使论证有力。
二、 讲析课文第三部分。
1、 学生齐读第6节
2、 第6节中第一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句的第一分句归结了第3、4、5节课文的分论点。第2分句提出第6节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五,教师补立讲析。
明确:A、②③④⑤四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分论点。四个句子中,②③句为一个小层次,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够治学;④⑤句是另一个小层次,从正同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B、⑥⑦⑧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三个句子中第⑥句是一个小层,提出一个小的论点;⑦⑧两句是另一个小层次,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⑥句的小论点和第①句的全段论点。
C、“一切”和四个“常常”都不能删去。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议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个分句是冒号前几个分句意思的总括,所以不能用逗号代替。
D、第⑩句从正面论述,第⑾句从反面论述。第⑾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也就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E、此小节包含四个层次。
三、 归纳小结
本文善于分析事理,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草药心论点,列举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运用道理论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四、 布置作业:
1、 口头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五。
五、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怀疑是消极方面 对于传说 ,都应当经过怀疑 层
辩伪去妄的必要 层
性 对于不论哪能一本书,哪一种学 深
“学则须疑” 问,都要经过怀疑 入
怀疑是积极方面
建议就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