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视学生不同情况,做针对性检查。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
2.
(1)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 (遇其)叱咄——为学礼周:立侍左右 色愈恭,礼愈至。
(2)第二段细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四、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比照作者,围绕尊师好学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认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