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http://www.19mini.cn   2009-03-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修贤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教学目标】 德育点: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知识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

   三、课堂小结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作品的语言朴素、洗练,围绕读书与饮酒一路写来,不用典故,不假藻饰,文笔舒放自然,内容看似平淡,实则含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练习
   学生联系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谈谈自己的感受。(态度可与此相反,如崇尚英雄……。)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五柳先生的哪三个爱好?
   2、 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二、体悟玩味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1、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 “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这五棵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棵柳树就带着一些清静,一些淡雅,一些简朴的色彩。
   2.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3.“赞”语的有怎样的作用?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的“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作者以远古之民自比,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类比的写法。
   5.文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 “屡空”“黔娄”分别以学者、隐士类比,烘托人物。
   6.怎样看待作者与“五柳先生”?
   ——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7.本文多处用了否定句式,都有什么含义?
   ——“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可见先生安然自若、开朗乐观;“不吝情去留”:先生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其耿直率真。
   8.读完本文,你对五柳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哪一方面?
   ——品味文章所写的人物生活细节,再识人物性格情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三、美读课文
   学完本文,理解文中人物和作者思想感情之后,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调。
   四、课堂小结
   陶渊明以五柳先生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为其内蕴的根本;“好读书”、“性嗜洒”、“著文章自娱”是其外在的表像,引黔娄为知己,自比古之民,是对自身生活道路的评价,从中也流露出对世事的不满以及生存于当世的孤独。
   五、拓展练习
   1、交流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2、用现代文改写本文,撰成一份《陶渊明小传》。
   3、 学习了本文对于人物的写法,依照本文,为自己或你熟悉的人作一个小传。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淡泊宁静的隐士)
   住: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 生活 衣:短褐穿结 晏如也
   食:箪瓢屡空
   好读书,不求甚解 (安贫乐道的情趣)
   志趣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陶渊明 赞: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不同流合污的精神风貌)

   【教学后记】
   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先生”名字的来历和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即可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