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
A句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中间有一条弯弯的金水河,河上是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铜狮立在门的两侧。
B句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原文)
——原文解说金水河和太和门时进行了恰切简要的描写,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使得说明对象更显形象生动,更有吸引力,而第一句则未免有些平俗乏味,缺了一点灵动感。说明文更多的要求语言通俗平实,但并非只能板着面孔说话,为适当增添文章情趣,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其他表达方式等,这样语言更显得体贴切。
■朗读下列语句,你是否会有什么发现?(自读品味,研讨分析)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独特风格。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 雄伟
壮丽。
○大殿廊下,鸣钟击罄,乐声悠扬。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
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
进入苏州园林。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
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这些词句的共同特点是连用四字格词语,最后一句还运用了叠音。
本文原是一篇针对听众的广播稿,作为广播稿,更须注意词语声音上的锤炼。文中字里行间连用四字格词语,听来悦耳,读来顺口,显得整齐匀称、富有节奏,增强了语势,有助于表现故宫景观的壮美、典雅。结尾叠音和四字格的交错连用,更是富于旋律,把故宫的一派壮观更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既准确客观地写出说明对象的实际情态,又流露出一种亲切自豪的情感,寓情于景,恰如其分。
词语的锤炼在于优化表达效果,一般须从语义和语音两方面着手。本文通过语词的“双向锤炼”,实现了语义表达上的准确周密、得体贴切,语音传递上的整齐匀称、 富有节奏,从而优化了表达效果。这,正是汉语言的微妙之处、魅力所在。
四、收束,训练提高
■课堂语言实践训练(机动)
1、画一画、说一说 ——
明天要在我们班开一次家长会,校门口需摆放一块小黑板,请你画一幅简明示意图并作口头解说(注意方位词的作用)。
2、试一试、练一练 ——
以教室正中位置为立足点,分解说明初二一班讲台布局及主要物件,并选择一处作为解说重点。
■布置作业
按要求、分阶段认真完成《故宫博物院》“语言实践综合练习”题目。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总分总结构、空间顺序为主
○分解说明层次清晰;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锤炼语词优化表达(语义、语音)。
(作者单位:烟台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