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作探究
1、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并列关系 2、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假设关系 4、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5、连词,转折关系 6、连词,递进关系 7、连词,修饰关系 8、不久,一会儿 9、连词,承接关系 10、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肯定。
2、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3、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4、疑问副词,可译为“多么” 5、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6、可译为“凭什么” 7、可译为“怎么样”
3、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4、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2、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代词,可译为“其中” 4、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代词,可译为“他的” 7、8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10、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11、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13、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三、课堂作业
1、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CEF(A将近。几乎 B暂且,姑且 C将要,马上 D尚且 E将要,马上 F将要,马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乎】
四、课外作业:归纳、何、乎、乃、其、且意义及用法。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