⑻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⑼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
何:⑴-⑶疑问代词。其中⑴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⑵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⑶作定语,可译为“什么”。⑷⑸疑问副词。其中⑷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⑹-⑻【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⑼【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3、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 )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 )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 )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 )
⑤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 )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 )
⑧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
⑨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
⑩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
乎:①-⑤语气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③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④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⑤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⑥-⑧介词,分别相当于“于” “对”“ 比”;可作词尾,⑨⑩译为“……的样子”“……地”。
4、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
⑶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
⑷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
⑹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乃:⑴-⑷副词。其中⑴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这才”等⑵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⑶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⑷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⑸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汉书•翟义传》)”。不能作宾语。
⑹【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5、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