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案

http://www.19mini.cn   2012-08-13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案(《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4.背诵古诗。

【小结】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通过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不复还的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板书】

长歌行

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导入新课】

背诵上一首诗。

【新课探究】

一、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朗读全诗。

2.让学生结合这首诗的有关注释进行诵读、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鉴赏

1.前四句写景

(1)首联写什么?

水天一色,气象宏大。

(2)三、四两句是写什么?

明确: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气势宏大,雄浑壮阔,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视觉)。"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听觉、触觉)。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2.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夫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