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创新教案

http://www.19mini.cn   2011-12-02 来源:迷你语文网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设计理念:这是由孟子的两篇短文组成的文言散文,具有鲜明的论说性。从文言文词汇角度看,体现了词语的古今变化特点;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思路清楚,结构明晰,论说充分;从语言风格

(五)卡片五——典型论据

①事例论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道理论据: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四、课文小结。

1.两则短文表现的孟子思想。

2.背诵全文。


【第二方案】比较阅读

设计理念:本课由两篇短文构成,都是说理文,它们组成了孟子散文的特点,反映了孟子的思想风格。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了解作者的文风与主张,达到学会分析辨别的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要求读懂两篇短文。

二、追溯作者: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了解大致的主张与文体风格,为下面的比较阅读做好铺垫。

三、比较课文:

比较点:文体;观点;结构;论证方式和方法;语言特点;

相同点

都是议论性质的散文;

都是通过事实与道理来论证;

都是采用了大量的骈句,句式工整流畅,富于气势;

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

不同点

主题不同,前者阐明了作者的“道”即仁政;后者表明一种忧患意识

结构不同。前者为一种总分总结构,后者是分总结构

论证思路不同。前者是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述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后者是先论证,最后得出观点。因而,前者为鲜明的演绎方式,后者则是典型的归纳论证。

……

四、比较写法变化的原因

尽管都是孟子散文,但因写作目的和针对性不同而有变化。例如:前者为反对战争,开头立场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起到强调显目的作用。后者以历史上的著名事例为论据,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前者采用战争事例,既迎合了诸侯的好战心理,又自然引发出对战争的论述,更有说服力。后者将个人和国家两者结合,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五、阅读孟子《仁者无敌》白话文,结合第一章内容,谈谈对“仁”的认识。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