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流击楫而誓②数遣军要截石勒
③逖遣使和解之④逖爱人下士
⑤躬自俭约,劝督农桑⑥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6.翻译下面语句
①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
②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众威服其仁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官:离任。
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
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借官空车厩居焉人多异焉
B.以治干称躬耕以养弟姊
C.收入常多于邻境力于仁义
D.言之明帝追载缣帛以送之
10.以下全能表现孙谦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②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③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⑤治烦以简,狱无囚系⑥每去官,辄无私宅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谦因为父亲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离开所居官职,就躲避到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
B.孙谦在做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都将他们释放回家。
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
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译下列语句
①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附:参考答案
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参考)①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
②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
7.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应解释为“服从”。]
8.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
9.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就住在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表原因,第二个“以”表凭借、方式。C项中第一个“于”表相比之义,第二个“于”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都代指孙谦。]
10.C[②句是讲孙谦的前任官员们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孙谦本人事迹;⑥句是写孙谦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写他的清廉。此两句不合题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对他初任句容县令政绩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为政的结果从另一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③与⑤句皆直接描写他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现。]
11.A[A项叙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忧去职”指因父亲病丧他离职,此项中错误理解为“父亲担心”;另一方面,此项中“躲避”之说不当,原文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乡。]
12.(参考)①孙谦将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让他募集一千人跟随他赴任。②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