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明因其个性而造成马融仕途不顺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②上《广成颂》以讽谏。忤邓氏,滞于东观。/③因兄子丧自刻归。/④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⑤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⑥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融起初的老师挚恂教授儒学,马融随其游学,博通经籍,并受其影响不愿为官。
B.马融在为饥饿所困时,后悔不应邓骘之召,并因此否定了老庄的思想。
C.马融在东观负责校对朝廷图书时,与当时的俗懦庸士意见不合,后写文予以讽谏。
D.马融曾有事触犯了大将军梁冀,因此受诬陷。罢官后,又被剃去头发流放到北方。
12.翻译下面语句
①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译文:
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译文: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A[A项为意动用法,其他三句为一般用法。]
2.B[B项为一般用法,其他三句中加点词皆为使动用法。]
歼灭难点训练
1.D[“奉觞”的“奉”是“捧”的本字,义为“两手捧着”]
2.A(“叩”动词的一般用法,义为“叩头”。“典”本为名词,意为“典册”,即记录亲军的名册,这里活用为动词,为“掌典”之意,即掌管。“籍”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籍没、登记并没收”讲。“服”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穿衣服”讲)
3.A(A组前“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者,这里后省宾语“之”,可译为“和”“跟”“同”;后“与”,连词,表示联合,可译为“和”“跟”“同”。B组两句中的“以”,均作“认为,以为”讲,在句中均作谓语。C组两句中的“所”,均为助词,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组成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人”。D组两句中的“故”,均为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故意如此,作“故意”讲)
4.A(①写其发迹之前,并非“权奸”。③写皇帝)
5.C(薛禄并没有死,而是几乎死去)
6.(参考)①捏造罪名陷害上百家大商人,搜刮光了他们的财产才罢休。②你折下柳枝大声说我射中了,以此观测出大家对我的态度如何。
7.C[应为“感愤”]
8.B[A①动词,做;②动词,认为;B两个“诣”均是往的意思;C①用;②因:D①读作“zhòng”表示“敬重”②读作“chóng”意思为“重新”。]
9.D[A读作“q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以女嫁人”;B做官;C触犯;D风暴,翻译成“像风暴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
10.A[①并未顺其自然步入仕途,乃因其性格好恶所致;②因上疏谏而得罪当权者,方落得“十年不得调”;③去官原因实属“自我弹劾”;④因病而去,不好确定是“个性所为”;⑤其上疏的目的是为了效力朝廷,至于后者“不用”,并非属于“直接原因’;⑥应视为“大顺”]
11.B[“殆非老庄所谓也”应译作“恐怕不是老庄的玄思吧”,并没有否定之意。]
12.(参考)①左手按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咙,即使愚蠢的人也不这样做。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弃,就象金木水火土五材一样,没有可以废弃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