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译懂课文、理解意思并能正确翻译能力
2.掌握课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尤其是通过对话刻画性格的写法
3.体会唐睢不畏强暴,义正言辞与暴秦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精神
重点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领会唐睢出使的意义,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有助于
难点 更好体会课文主旨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介《战国策》
交代时代背景
扫除文字障碍
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基础上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教师补充一下词语解释: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句中语助词,有“一定要”的意思
甚善——很好
虽然——即使,这样
不听寡人——听:听从
而逆寡人者——逆:违抗
轻寡人与——轻:轻视、看不起
非若是也——若是:像这样
若士必怒——若:如果
伏尸二人——伏尸:倒下尸体
今日是也——是:这样
徒以有先生——徒以:只是、仅仅,因为
了解课文大意
由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第一段,借助注释口译该段
抽选学生朗读课文,另一学生口译,并让其他学生修正、补充,教师随时点拨
先后由六、七位同学朗读口译后,再请全班同学散读全文,注意各段大意
归纳各段大意,明确
第一段(第1节),写唐睢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段(第2、3节),写唐睢抵秦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这场斗争分两个回合
第一回合(第2节)写唐睢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回合(第3节)写唐睢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现他不畏强暴的精神
第三段(第4节),写斗争结局,秦王被折服,唐睢不辱使命,胜归
作业: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
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唐睢、秦王
明确:
唐睢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对付的策略也成竹在胸,面对面的舌战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不为他
的威胁所屈。当秦王以“轻寡人与”责难时,他当即予以驳斥道:否,非若是也。他还以“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断然否定
了易地的任何可能,揭穿了秦王的骗局,表达了维护领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
唐睢既不慌又不怒,而以非凡的机智接过话题,问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士之怒”,举出专诸等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最后说“若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并“挺剑而起”时,秦王唯有“长跪而谢之”了。整个斗争表现出唐睢机智勇敢,正
气凛然和不畏强暴的可贵精神。
秦王在文中作为唐睢的陪衬,又有其独立性。他的骄横狂暴、狡诈阴险都刻画得很鲜明。“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在与唐睢
见面后,严厉责问:“不听寡人,何也?”并炫耀“灭韩亡魏”的“赫赫战绩”,显出武力吞并的意思。以长者、
不错意等虚伪言辞进行欺骗,又以逆寡人、轻寡人问罪。其盛气凌人、凶相毕露。
人物主要是用对话刻画,也辅以少量的动作描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特点显著,刻画是相当成功的。
二、完成训练题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