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错过》教案

http://www.19mini.cn   2009-05-13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教材、学生分析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它被编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学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四、拓展延伸

(此设置旨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交流,能很快地写下自己以前“错过”的经历,而援引课文里的话语准确地概括经历或勉励自己则有点难度。学生可能援引的话语有:

(1)可能“万无一失”的人生?

(2)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

(3)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4)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5)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6)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7)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

2、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五、质疑探究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疑问,让学生提出并讨论解决。(此设置旨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挑战权威。)

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于目的地在哪儿,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分析此观点与本文观点的异同。(此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师寄语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错过,曾使我们深深的懊悔;错过,曾带给我们沮丧。可是人生怎会万无一失,错过也是人生的常态。错过,让我们在懊悔中醒悟;错过,让我们在沮丧中奋起。错过之后我们不再错过,我们珍惜现在,我们创造未来,作家刘心武说过:“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的格外明艳”。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