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二)

http://www.19mini.cn   2009-04-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教学目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设计(二)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资料展播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é 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