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语文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归纳

http://www.19mini.cn   2021-06-16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飞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归纳  一、字音字形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汉字,能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能根据字形正确注音。  基本训练:  钳制qián 撮合 cuō 怠慢dài 行辈hánɡ

  四、阅读理解

  ( 一)文言文

  基本要求1.掌握文学常识。2.掌握书下注释中基本词语。3.能够正确断句(句内、句间)。4能正确翻译句子。5.合理分析人物形象。6.理解文章,把握思想感情。

  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出处、作者(编者)、作品、朝代、称谓、评价、派别;文体知识等。

  文言词语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5)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④意动用法;⑤使动用法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主语;②省谓语;③省宾语;④省介词(于、以)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④主谓倒装;

  (3)被动句

  “为”或“为……所”……

  (4)判断句

  ①者也句:"者……也";"……者也";"……者";"……也";②动词:"为";"是";③副词:"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④"非";⑤无标志

  4.断句

  (1)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2)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①名词(代词)断句法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②虚词断句法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尾词: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等后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③对话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④修辞断句法

  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⑤特殊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固定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等。

  ⑥总分断句法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5.译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6.文章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 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7.拓展延伸

  (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如某地某年中考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 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2)鉴赏分析类。

  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议论评价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4)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5)建议献策型。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6)形象分析型。

  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