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语文知识

教学衔接七下语文1-4单元复习与串讲

http://www.19mini.cn   2020-04-28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20年春季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与串讲 第一单元第一课 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

第二单元

第 5 课 黄河颂

  1.文学常识

  《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1939 年 3 月,创作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思想内容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 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3.重点字词

  烽 fēng 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 pò:魄力;气势。

  澎 péng 湃 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狂澜 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 斓)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 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 zī长 zhǎng

  4.重点句子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朗诵词提纲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 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 用?

  “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 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 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 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 前。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 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 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 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章节洪亮。以短句为 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第 6 课 老山界

  1.文学常识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2.内容结构

  主旨: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结构: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3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1层(第2-ll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2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4层(第32-33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34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3.重点字词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4.深入探究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何好处?

  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2)举例说明本文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是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比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的队伍。作者从多方面描写景物来表达中心意思。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如:写“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写从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次写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在上述两段描述之间,作者又配以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旧很乐观的语言描写:“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再写红军战士在“之”字路上睡觉被冻醒后的所见:“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这样,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陡峭险峻,均写得逼真、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觉到老山界的“高”和“险”,有力地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作者就是以此为背景,描写了红军战士豪壮的语言、畅快的心情,渲染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3)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例如,“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富于口语色彩。  有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式,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如“半夜里,忽然醒来”以后的所见所闻的描写,绘形绘声绘色,着力渲染,四个比喻,刻画入微。这几个比喻,形象生动,可以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通过比喻对本体事物理解得更加明确清晰。处于山谷,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低微,但由于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作者就是这样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