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说新语》
刘义庆,字季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五、其他
(1)鲍照:乐府《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愤懑。
(2)左思:《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都。“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4)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被尊为书圣;曾为右将军,故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李密:《陈情表》。有人评论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6)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7)萧统:《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
(8)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唐代
一、诗歌
(一)初唐时期——初唐四杰
王 勃:字子安,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著有《王子安集》。
杨 炯: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著有《临海集》。
(二)盛唐时期
(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王 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人称“诗佛”。苏轼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
孟浩然:字浩然,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世称“孟襄阳”,因未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继承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2)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 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故有“高常侍”之称。与岑参并称“高岑”。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岑参: 官至嘉州刺史,有“岑嘉州”之称。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王昌龄:字少伯,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代表作《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出塞》。
王之涣:字季陵,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鹊楼》。
(3)李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被称为“诗仙”“诗侠”。代表作《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语言精炼。与韩愈有“杜诗韩文”之称。主要诗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诗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