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语文知识

中国常用典故大全(图)

http://www.19mini.cn   2015-0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导语: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有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常见典故辑录如下

133 腹稿

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34 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苏轼不仅诗词文赋与书法各臻绝境,其绘画亦卓尔成家。苏轼之作画,师法于其表兄湖州画派开山人文同。文同字与可,以绘墨竹名世。苏轼既师法文同,故深悉其画竹之真谛,曾评绘竹之法,“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笔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须有完整概念,成为常用口头语。清沈德潜《说诗照会语》云: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即论此事。(典见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35 口吻生花

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妻子责怪,张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

136 目送手挥

魏晋之际著名文学家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四中,句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指眼睛追随天空中的飞鸟;“手挥五弦”,指挥动手指弹琴。后因以“目送手挥”比喻写作诗文书画时的从容尽意,得心应手,妙意双关。清人王士稹评作诗云“手拨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语即出此。(典见《嵇康集》)

137 掷地有声

东晋文学家孙绰以文才著称,曾作《游天台山赋》,辞致精工,写成后示友人范荣期,自诩:“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范荣期初犹不信,开卷披览,每念至佳处,就赞叹说:“应是我辈语!”后因以形容辞章优美。如唐李峤《赋》诗:“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又以掷地称人的才华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庙碑》:“惭非掷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

138 良金美玉

唐人张说与徐坚论文,尝谓:“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辞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众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马门赋》:“岂异严霜降处,难伤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又如,《宋史?黄治传》述宋孝宗语云:“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均用此典。(典见《旧唐书?杨炯传》、《新唐书?王勃传》)

139 洛阳纸贵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初不为时人赏识。后来左思携此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张华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班、张诸人均是当时文坛领袖,左思因此声名大振,他的《三都赋》也为豪门富家争相传抄,京都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后人因常以“洛阳纸贵”形容文章的广泛传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观放榜诗》中的“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一联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左思传》)

140 一字千金

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秉政,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他命门客各著其所闻,汇集为《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吕不韦令公布于咸阳城门,同时悬千金于其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悬千金以征求意见。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学作品或书法的造诣深湛。如梁朝诗歌理论家钟嵘的《诗品》,称赞《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典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141 自出机杼

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聪明好学,八岁便能诵读《诗》、《书》。祖莹读书每每夜以继日,父母亲怕他积劳成疾,禁止他夜读。古代燃火不易,祖莹每藏火于炉灰之中,遣走僮仆,俟父母安寝后,独自点灯烛夜读,乃至通宵达旦。祖莹后以才名拜官太学博士,与名士袁翻齐名。当时人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祖莹为文重独创,反对模拟剽窃,常谓:“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机杼,即织布用的梭子,是“织造”的代语。后因以“自出机杼”比喻诗文不依傍他人,能别开生面、匠心独运。(典见《魏书?祖莹传》)

142 黄绢幼妇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曹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143 雕龙

战国时齐人驺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雄辩恢奇,颇动人心,梁惠王待以上宾,平原君拂席为敬,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均极为礼敬。稍后有驺奭,采驺衍之术以纪文,甚得齐王嘉赏,命为列大夫,专营高门大屋为居处,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国人因颂为“谈天衍,雕龙爽”。后因以“雕龙”比喻善于文辞。如《后汉书?崔骃传赞》说:“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崔骃一家祖孙父子数代为文坛宗主,均以文辞名世。梁刘勰名作《文心雕龙》,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华鸿山学士》诗:“才迈雕龙客,心齐失马翁”,也用此典。(典见《史记?孟子荀卿传》)

144 雕虫篆刻

西汉扬雄长干辞赋,曾献《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于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一文中称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劣作。雕虫篆刻,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符二体,为童子初学所习课目,故扬雄称为“童子”之业,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后人贬斥辞赋,或表示自谦,亦常用“雕虫小技”一词。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中,即有“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语。(典见《法言?吾子》)

145 屋下架屋

东晋庾阐字仲初,作《扬都赋》,呈给当时掌政的庾亮。庾亮因与庾阐是亲族,为了抬高这篇赋的身价,就说它可与汉代张衡的《两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妣美。经他一推崇,人人竞写,京都为之纸贵。文学贵在创新,而《扬都赋》不过是摸仿之作,并无新意。因此谢安讥笑说:“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时人王隐也以“屋下架屋”评扬雄《太玄经》,讥其摸仿《易经》。故后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复。如《颜氏家训序》:“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