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笛声
(1)游子思乡,归心似箭。
例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
(2)征人思乡,嗟怨连连。
例2: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
例3: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
附:羌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4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5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6灯:
⊙(1)温暖、美好、团圆、希望、向上、亲切
例1:《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5]这段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与政治的威严中表现着人类对光与火的原始膜拜。
例2: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例3: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
例4:“人生不相间,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例5:“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例6:“终宵处幽室,华灯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
例7:“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齐己《书古寺僧房》)
例8:“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例9:“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
例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例11:“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孤独、凄凉、愁苦、哀伤、凄婉、惨淡
例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腔长叹。”(李白《长相思》)
例2:“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例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
例4:“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眼。”(杜牧《旅宿》)
例5:“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例6:“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例7:“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
例8:“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贺铸《蝶恋花》)
例9:“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伦《烛影摇红》)[4]
例10:“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7珍珠:美丽 无瑕
8簪缨 (冠):官位 名望
9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