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II
阅读,指导人生
语言促进沟通,文学净化心灵。先秦诸子的争鸣,唐宋文豪的遗篇,虽然相去千载,却如护花春泥。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我们终身发展,更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对于生活的理解将更加深刻,生活的本质也便逐渐清晰起来。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篇篇精彩,老师口中的文学掌故兴味盎然,课堂学习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细心体会、耐心积累,不知不觉中已然受益匪浅。当我化用一句东坡词,给自己的小书房取个雅号;当我录下一首太白诗,装饰了笔记本的扉页,我也会感受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乐趣。然而,更加让我亲近语文,并让我受益良多的却是大量的课外阅读。
还记得,在最叛逆的年龄,每当对父母心有不满便会想起那个努力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那种理解和感动是让人上瘾的,于是我翻遍了校门口的小书店,邂逅了刘墉、林清玄与龙应台。那纸上的亲情与友情与我的生活互相印证,以至于在最狂放的青春年华里,我可以听得进师长的教诲。
曾以为东晋是一个神秘而诗意的朝代,因为那个时代存在着“桃花源”。于是,我曾带着向往去阅读晋代的历史,去品味晋代的诗歌,去查阅晋代的典籍……结果,我却发现了那衣着“悉如外人”的村民,说着“不复出焉”的谎言,看到了渔人“处处志之”的背叛,想到了刘子骥真正的死因……那些探险般的阅读,虽没有将我带到心中的桃花源,却给了我思辨的力量。
曾以为杜甫便要扎根大地、悲悯众生,李白则需举杯邀月、与仙同游,而东坡必然凡事旷达……一张张脸谱是我们从小看惯了的。然而,一旦我的阅读突破了课本的束缚,我便看到了诗圣醉酒后那狂放不羁的言谈,诗仙那渴求入世的眼神,还有东坡在狱中的心如死灰。那些自由的阅读,虽然打碎了我心中的偶像,却让我事理通达。
一卷杜诗中包含唐代历史,一部“红楼”中囊括世间百科,时光不倒流,精力亦有限,但阅读却可以帮助我们穿越时光、跨越万里,探索未知、猜想未来。三千年来,语言的共通、文化的包容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长久统一的保证。今天,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文化的自信则有赖于全民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本为我们选取了阅读的方向,那些永不磨灭的名字,便是我们一生的阅读目录。
归根结底是听说读写
语文其实是包括了两部分:一,语言;二,文学。这两部分又都包括了“输入”与“输出”,合起来便是:听说读写。对大部分健康人来说,这是必备的技能,从牙牙学语起就必须渐渐掌握。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一切生活模式的基础:无论是学习新知识,去陌生国度旅行,理解未测的人生……简单来说,就是:买部新手机,你也要能看懂说明书呀。
因此,提高语言素养,是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一般人并非出身书香门第,有每天耳濡目染的机会,所以在课堂有效的学习,就是所有学习途径中最系统有效的一种。
最好能在学期之初,拿到课本之后,就先通读一遍,大致了解本学期的教学范围,每一单元又分别想讲述什么。每节课前,不认识的字词先查清楚,保证不至于在课堂间因此受到阻碍,然后,就可以开始第一部分——听。
听是艰难的功课,要延亘一生。听不是吊儿郎当坐着,让声音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和风声雨声落花声一样,成为背景声。真正的听应该是“倾听”,是知道自己的边界所在,知道哪些东西是必须听应该听的;是用心听,听了放在心里,再用脑子分析、回味与辨析;是听了就要听懂,听不懂就要问老师或者另外下功夫;是听懂了就要做,老师讲过“的地得”的用法,你还不以为然:现在人根本不分“的地得”——得,你浪费了你的听,也浪费了老师的讲。
光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显然还要在课外大量阅读,这便进入了我们的第二步:读。一方面,我赞同开卷有益;另一方面,我倾向于多读经典,轻读物看着玩玩,黄赌毒黑道的爽文,其实不看也罢。阅读,也是一种吃喝,所有食物里都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吃什么都能让人饱,提供给人必需的能量。但有些食物里面有三聚、苏丹红,毒素虽微,却完全抵消了它的好处。有些又煎又炸,油香四溢得很美味,却会使人发胖、胆固醇上升。所以饮食界的口号是:吃少一些,吃好一些;阅读界则是:读多一些,读好一些。读经典文献,亲灸大师的风采;读兴趣所在,让自己精益求精;读艰涩的、似懂非懂的,训练脑力,像挣扎过一次野外求生,会极大提高你身体各部分的机能。真正值得的好书,要做笔记,要摘抄,要与朋友讨论,而且值得在一生中,反复重看。
一边储备一边运用,才是真正的提升之道。无论儒家怎么赞扬“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吭不哈的人,不擅表达,也会让其他人觉得与他沟通不能。所以,参加社会实践,在各种场合勇敢地、大声地说出来。为了这一刻的不怯场,你会在事先多做准备:拟稿子,反复念背,哪个字的谐音会让人产生联想,长句换不了气怎么办?把它拆成短句。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心中所想,让自己,和听你说话的人,都松一口气。
而最重要的一环,我以为,是写。一位日本初等小学教育家曾认为:百读不如一写。我完全同意。上一百节驾校课不如亲自开一次课;看一千次奥运游泳健儿水中的英姿,不如自己纵身入清波。不用担心,提了笔不知道该从何写起:第一朵金银花何时开放,世界如何变成桃花的天下?那是极之自然,极之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从绽放第一片花瓣开始。写作也一样,从写第一个字开始。
喜欢写,一定因为有话要说。你有你的一个世界,你愿意与所有人分享,对音乐敏感的人把它谱成曲,曾被光影擦痛心的人变成电影人,而你,对文字有最深的触动。那么,就坐下来写吧,想到什么写什么。其实没什么难的。
没有人是不经过苦练就一蹴而就,也没有人废寝忘食之后,居然没有收获。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