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作文扣题、点题、修辞、拓展秒成素质训练

http://www.19mini.cn   2016-06-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作文是中考、高考中考生面对的压力较大的题目,在某种意义上,作文成败决定考试成败。今天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作文扣题、点题、修辞、拓展秒成素质训练》,希望对大家作文有帮助。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ldquo

遥想当年,庄周叹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时的学习被称为“求学”,求学求学,即便“路漫漫”,也不挡不住程门立雪的身影,挡不住宋濂“礼愈恭,色愈至”的恭敬,挡不住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求学,需要的是潜心做学问的沉静,以及对学习的一腔热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惟有学习,才能让我们充盈自身,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话虽如此,可当“考上清华北大就送豪车洋楼”“没有奖学金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等言论一点点侵蚀美好的愿景时,我们不由得迷惘,似乎在旁人眼中,学习只是为了豪车洋楼,只是为了日后前程似锦。世事变迁,或许有什么在悄然改变。

我们的学习,是否太过功利化了?我们的时代,是否太过浮燥,容不下慢慢地品一杯香茗,读完一整本经典之作?

不,不是的。我依然固执地相信这世界依然有人潜心学习,不为名利,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慢慢地活出隐士的味道。你看那钱钟书,博闻强识,学贯古今,他拒绝了诸多名校抛出的橄榄枝,潜心研究学问,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吗?还有那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研究青蒿素的屠呦呦,那些被特殊的文化背景埋没的却仍然固执地写下一行行诗句的七十年代的诗人们,他们不正是潜心学习,不计名利的代表吗?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一代,是否更应坚守内心的平静,褪去学习功利化的外衣,用我们的双手,去筑造一个宁静悠闲的时代呢?

话已至此,该不该取消奖学金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何况那些取消的奖学金总额已悉数转至“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中,用以帮助那些真正需在帮助的人,这难道不是这笔钱财更好的用处吗?

褪下学习的功利化的外衣,从我们青年一代做起!

 

奖学金的“三问”

高佳【47分】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流尽的何止是时光,还有学校哗啦啦的钱币,把钱拿去的奖学金还是助学基金?这真是个问题,看来,花钱也不是个省心事儿。

奖学金给多给少?这是个问题,在我看来,给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给的多学生就有动力,通俗点儿来说,就是有“奔头”,看过驴推磨吗?蒙上它的眼睛,在它前头吊上一根煮熟的香气四溢的玉米,它闻着味儿,就一个劲儿的往前推,这事就成了。要是没有玉米或玉米不够香,那这驴它就不情愿了,这么小的玉米还想骗我,累死了,不推了。那这个时候主人就只能干瞪眼了。奖学金也是这样,它就像那根玉米,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是给自己疲倦的身心一种抚慰,这很正常,并没有什么不妥。卡耐基在生意不好时向他的材料商提出赊账的要求,开始,材料商十分不情愿,后来,卡耐基在他修建桥梁完工后,以材料商的名字命名,从此,激动又感激的材料商心甘情愿地为他赊帐,就想让卡耐基多搞几座有他名字的桥,倍儿有面,对卡耐基的要求也都尽量满足。那座桥的名字是一种动力,它诱惑着材料商,让他一步步向前走。可见,高额的奖学金是种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是应该的。

该不该用钱来作为学习目标?这又是个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换种说法,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向钱前”好像成为了人们的目标。而我们总是如此虚伪,一边爱着钱,一边道貌岸然地批判那些只想要多点奖学金的学生。不该这样,“爱财”不该被妖魔化。正常人都爱钱。从古便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宗盛更是在“凡人歌”中大胆唱道“钱字在中间”。锵锵三人行中文涛也多次坦言:“我要多点钱,就不坐在这儿了。”大学,是象牙塔不错,但也是同社会接轨的桥梁,不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不谙世事的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天才少年班”的神童,因学习能力极强,被保送直入了一知名大学,一学期后被退学,为什么?因为他事事依赖母亲,连自己洗袜子都不会,大学生是“冬虫”只有明白人情世故,敢于对不公的事情提出质疑,勇敢的维护自身利益,才能成为“夏草”。人人都晓得冬虫夏草金贵,却没有意识到具备这种品质的大学生更是稀奇。我们应该多培养这种同学,而,提高奖学金正是培养这种会争取自己利益的“先发”型人才的不二手段。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