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6年全国百强校高端精品作文解析汇编

http://www.19mini.cn   2016-05-0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16年全国百强校高端精品作文解析汇编 1.(安徽省合肥一中、芜湖一中等六校联考)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种只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竹子“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种

参考立意:

(1)人为何而活?是浮华的外在,还是内在的力量(自信、实力等)。

(2)人要活出自己。

(3)人不要被世俗裹胁。

(4)单纯地写“面子”话题亦可。

 

21.(吉林省实验高三上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诗歌《生与死》,绿原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

【名师点评】

文章的作者在审题立意时,准确把握了两则材料的内涵,把材料体现的思想定位为“争与不争体现的是智慧”。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对论点的两面论证,不说“争”与“不争”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讨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文章首先阐述“争”“不争”体现的意义,然后用达尔文、老子的两句话体现的意义来剖析“争”与。不争”的内涵。接着使用了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做论据,说明“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接着又列举了李白、杜甫和夫差、勾践以及桉树、小丑鱼、海葵的事例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争与不争”的问题。最后用孔子的话重申“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的论点。

 

【典例拓展】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作文素材作文范文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