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高考材料作文“点赞”押题运用指南

http://www.19mini.cn   2015-12-28 来源:网络 作者:谢植宣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押题理由:本高考材料作文取材于现实,可以说,互相点赞已经成了当下的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方式,熟悉而真实,而我们的考生也正在经历这如此的方式体验与情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耐人寻味!

《高考材料作文“点赞”押题运用指南》一文作者系广东佛山顺德乐从中学谢植宣。

高考材料作文“点赞”押题运用指南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您还记得那首歌吗?佐纳基奇使劲儿地握着我的手腕说。”“斯蒂奥巴呢,他同戴着灰色火枪手帽子的女人在严肃地交谈。他搂抱着她的胳膊和肩膀,这是一种既亲切又尊敬的表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

材料二:如今,人际交往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互联网改造了。以前,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需要肢体接触的,现在那套复杂的交流方式,全部被同质化的表情、文字和点赞取代。一种我们和所有人都在保持联系的表象欺骗了我们——我们找到了彼此,但依然距离遥远。亲情或友谊,最终不过变成了一场全靠拇指的点赞之交。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押题理由】

“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关于诗歌创造的一种主张,就高考作文而言,曾经的套作毒害一时,记住几个古人,背熟几段陈年旧事,在考场上稍作调整,即可成文,甚至得分还不低。而近年,呼唤“原创作文”渐成趋势,“我手写我心”,用手中的笔描绘眼中的真实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变革,这无疑是向白居易诗歌创造理念的一种回归与发展。本题取材于现实,可以说,互相点赞已经成了当下的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方式,熟悉而真实,而我们的考生也正在经历这如此的方式体验与情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耐人寻味!

【解题方向】

【方向一】拒绝程序表达,呼吁真情沟通

名师支招:网络时代,即时沟通工具的普及与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他人关注也期望得到他人关注的朋友圈里,我们随时地发出自己的信息,也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得到他人的点赞,但是,当点赞变成一种任务,变成绑架友情的程序化方式的时候,沟通从何谈起?

备考素材:

点赞党,你的节操呢?

“点赞”原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点赞党,你的节操呢?”是在新浪微博大火的一个微话题。该话题出自微电影《新年头老日子》,剧情中有一段描写女儿将爸妈吵架的事情发到网上,结果这个描述“家庭破裂”的信息竟然收到三十多个赞。进而引发广大网民的关注,结合如今社交圈中经常发生的每次遇到倒霉事件却引来朋友点赞的现象,围绕该话题衍生出“点赞党该不该滚出社交圈”PK。使网友大呼:“点赞党,你的节操呢”。

运用片段: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彼此点赞成了一种沟通的程序化表达,甚至不管对方的信息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律都是点赞,正所谓“不点赞,无微信”。就如微电影《新年头老日子》,剧情中有一段描写女儿将爸妈吵架的事情发到网上,结果这个描述“家庭破裂”的信息竟然收到三十多个赞。如此的点赞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轻按一下拇指,权当完成了一件事,点赞的结束,往往也意味这沟通的结束,所有的言语沟通都交给了那轻轻的一按,但是,如此程序化的点赞,真的是我们沟通所必需的吗?当彼此的沟通只剩下程序化的点赞的时候,你内心难道没有一丝丝的悲凉吗?

【方向二】距离的远与近

名师支招:这是一个天罗地网的时代。大地上的人,生活在网络中央,微博、微信、QQ、短信.....我们在窥探着他人的生活,也被他人窥探。我们似乎不停地晒着自己的生活,放大着对生活蛛丝马迹的感受,以便获取来自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点赞。到最后,发现我们臃肿与膨胀的人生,其实成了躯壳。灵魂与灵魂的摩擦,很远,很陌生。

备考素材:

半数八零九零后朋友圈拉黑父母

发语音,输文字,传图片,写心情,微信显然已经是新一代的社交宠儿。就在年轻人对朋友圈社交产生依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50后、60后也加入了朋友圈。“自从父母玩微信后,我的一举一动都尽收老爸老妈眼底,只要自己写点什么,哪怕是天气太热之类的话,爸妈立刻第一时间回复,不停询问详情。”90后女孩蒋楠的抱怨代表了许多年轻人的观点。有的年轻人在添加父母朋友圈后选择将父母屏蔽,有的为了防止父母知道自己的生活动态,甚至将父母拉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80后、90后群体中,将父母添加为微信好友的占8成。其中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不愿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朋友圈动态,选择将他们屏蔽。

运用片段:距离的远与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初唐的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现在也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距离的远近和物理的空间距离有关,但更和心灵的距离相关。网络时代,无数的光纤好像把我们拉得很近,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都能让彼此得以联系,但拿起电话,或者收到信息,我们却往往寒暄几句后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人心的距离,究竟如何缩短?我们沉醉于“朋友圈”,在圈里发布着自己的生活动态,但是当父母也闯入了“圈子”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拉黑父母。尽在咫尺的父母,此时却犹如横亘着一道鸿沟。不要再把视线放在那看似很近却其实很远的“朋友圈”,而把关切的目光重新放在近在身边的父母身上,不要让他们越走越远。

【方向三】科技的利与弊

名师支招:科技的利与弊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因为我们当下其实就是被各种科技包围的生活,如何看待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不是很妥,因为,能让科技产生作用的启示是每一个你我,科技的利弊是由我们决定的,对科技的横加指责其实是对自身责任的推卸。

备考素材:

手绘说明书,教爸妈用微信

2014年2月25日,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漫画在微博上走红,《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个知名微博转载,转发过万。这组在网友眼中很萌、很有爱、简单、催泪的漫画,出自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之手。他在漫画第一页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阅此册,但愿能解决二老焦急的心情……”除了微信,为了让父母不会感到孤单,张明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挂件、装饰品放在家里。“有时候亲戚朋友来家做客,父母还会指着照片介绍自己的儿子,拿出手机给别人看微信,自豪地说儿子教他们使用高科技。”张明说。

运用片段:人类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今天步入了信息时代。而其中,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在科技的作用,一边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一边的传统因素的渐趋失落;一边是沟通的便捷与多元,一边是情感的疏远与冷漠……对此,有人会感叹、感伤,但是把过与错的板子打在科技的身上,显然是不妥的,因为,科技只是产物,而对科技享有支配权的恰是每一个人类,科技利与弊的背后,其实是人心的取向!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为了让年迈的父母掌握微信使用的方式,手绘了一组教父母使用微信的漫画,此举感动无数的网友。只要运用得当,例如微信这些即时沟通方式,不仅不会疏远彼此,而且也能让彼此的心灵走得更近。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只要你心向往之。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