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从起点到终点,我们一直在收获。
无论你是否愿意,我们都在收获。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收获了存在。年幼时,我们收获单车上的童年。年少时,我们收获书本上的青春。壮年时,我们收获职场上的喜悦。年老时,我们收获时空上的阅历。甚至于死亡,我们依然在收获,那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轮回。
流水收获着,从山顶汇成小溪,有河流集成江海的成功。花朵收获着,从含苞到绽放的精彩。毛虫收获着,从蛹化作蝶的完美。然而,收获并不意味着成功。流水汇入江海便无了踪影,花朵绚烂却面临凋亡,虫蛹化蝶便接近了死亡。
收获应是一个过程,而不应是只是结果。司马迁正是因为许多年的收集整理才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海明威的成功恰恰是那一次次地站立,一次次地修改,才筑起了美国人又一道勇敢不摧的城墙。巴菲特不也如此?若是没有儿时的一次次的记车牌号的经历,又怎的来“股神”之称?是过程成就了结果,是过程筑造了辉煌。
只注重结果并不是一种收获,只看重结果的努力不仅赢不来成功,也赢不了好结果。急于求成往往得不到多少果实。拔苗助长也只会得不到禾苗,反得失望。
要有收获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不然,即使收获了,也只可能是失败。这就像一个种植水稻的过程,不但要求耕作者勤劳肯干,而且得掌握方法。在下雨之前必须干的事,绝不能拖延一天。下雨天要干什么,也不能做错了。否则收获的只有成片的烂苗以及怨恨的心态。收获就是这样,永远存在,但收获的好与坏,则需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付出辛勤的汗水。如果那样做了,即使是失败了,也收获了从开始到结束时得到的经验。然而,收获只有转化为新一轮的精神力量或物质基础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收获成功时,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应再接再厉,继续向前。失败了,也应总结教训,扬起风帆,再次向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收获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再战”的态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在收获中总结,在收获后再战,才能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才能赢得尊重,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收获,我们一直都走在这条路上。它是结果,亦是过程,是成功也是失败,是方法也是态度。
从开始到结束,我们一直在收获。
收获
提及收获,我的脑海中渐渐展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秋风吹过,麦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向下垂出一个好看的弧度。农民伯伯们辛勤地在麦田里挥洒着汗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着麦香,交织成一首收获的歌谣。
这样的收获,是为我们所热爱的。然而这世上的事情,从来不会这样简单。
有一种收获,是对我们之前一段时间的勤奋和努力的成果的褒奖,它令人欢欣,给予人前进的动力。
而还有一种收获,却是我们常常避犹不及的。我们通常将其称为:苦难。
是啊,苦难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它使人学会坚强。
去年冬天的那场雪,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它的到来,一开始,的确是让人欢欣的,只是,随着它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它所带来的气温越来越低,甚至连院子里四层楼高的香樟树的一些枝蔓也变得渐渐不堪重负时,这种欢欣,逐渐地被一种担心所淹没了。
每天从路上经过时,看见地上散落的断枝,心情无疑是复杂的。这些经历了数十载风雨依然茁壮成长着的香樟树,竟在短短的几天内,被摧残成了这个样子。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苦难,甚至于是浩劫了。可是那些成活下来的树与枝又会如何呢?天总有放晴的时候,等到积雪融化的那一刻,便是它们的重生之日。苦难,使坚强者涅槃重生。
是啊,苦难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它使人学会淡泊。
“乌台诗案”中,苏轼无辜受累,被一迁再迁,一贬再贬,一次比一次偏僻,一次比一次荒芜。而苏轼,在这样苦难的造就之下,一点点褪去了周身戾气,心境逐渐豁达,最终竟然达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天上境界,笑看天际云卷云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了。
是苦难造就了苏轼的淡泊,使他彻悟。
其实,生命中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一段无可替代的历程。我不知是听哪位哲人说起过这句话,到如今,仍然是觉得十分受用的。
苦难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更是生命赐予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当遇到苦难之时,不要一味地逃避,甚至埋怨,这样,可就真是浪费了一次可贵的成长经历了。
世界以痛吻我,我就要报以微笑,努力地实现一次我的重生,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立足之地。
收获
几十年前,伟大的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伫立在哈瓦那的滩头说:如今的一切来自于过去的每一场战斗。人生如同一条奔流的大河,唯有中流击水的战士,才能收获属于他的世界。
收获,源于执着。我还记得今年五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那是刘翔伤愈复出之后面对的真正的一场大战。他将面对的是现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名将奥利弗。后者已经取得了10连胜,来势汹汹。虽然在亚洲,刘翔的领袖地位无人撼动,但在这种巅峰对决之中,他能否一击制胜,已成疑问。17岁大运会夺冠,雅典奥运封王,洛桑勇破世界纪录,他一往无前;08年因伤退赛,蛰伏一年之久,复出之后接连受挫……他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这种感觉足以让人窒息,而他,一个27岁的大男孩,走了下来,沿途洒下无数血汗。正如同格瓦拉的名言:“支持真正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刘翔凭着那份对于事业的执着的爱,重新屹立在110米栏的起点处。
刘翔的目光淡然地盯着不远处的终点,枪响的一瞬间,那个霸气外露的追风少年再度起飞,他的起跑的气势甚至让奥利弗阵脚大乱,接连失误。他一骑绝尘,直奔终点,当他掠过终点的一瞬间,张开双臂,昂首怒吼,宣告他的强势回归。执着的人,会让对手恐惧;执着的他,也再次收获了他对110米栏最初的爱。
收获,来自对事业的激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局胶着,“救火队员”朱可夫亲临前线,面对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顿河集团军,发表了慷慨激昂的阵前演讲:“苏维埃的士兵们,我不是来守阵地的,我们是要向德国佬进攻的!”他立刻组织了各路部队向德军展开了疯狂的反攻,一举将敌军驱逐出了城市,进而他带着无限的激情,一路西进,一路高奏凯歌,直至将红旗插在柏林之颠。
激情对于生活在压力之中的学生也具有非凡的意义。火炬,已经传给了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如格瓦拉所说“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终于理想”,唯有激情才能让理想的光辉在现实中闪耀。记得有一场班级篮球赛,我们队伍的主将受伤,其他队员状态低迷,比分也落后。在大厦将倾之时,只有一位队员依旧没有放弃,他是有雅礼罗斯之称的曹修禺。他疯狂的防守,得分,他向对手怒吼着,他用激情鼓舞着每一位队员,于是,在这种激情的激励之下,我们的队伍披荆斩棘,收获了伟大的胜利。
收获,于我们而言,必须要坚守信念,包含激情。带着他们上路,直到“最后胜利时”。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