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写作资料

http://www.19mini.cn   2015-09-05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写作资料:本资料内容丰富,包含抗日各阶段抗战英雄、主要事件、战役。

庙行血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三省。为了威胁国民政府,迫使它承认日军侵占东北的既成事实,1932年1月,制造了大举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28日夜,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从淞沪铁路及虬江路两面向闸北进攻,扬言4个小时内占领上海。驻防闸北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迫使日军先后撤换了盐泽、野村,以植田谦吉为总司令官。

国民政府第五军在张治中指挥下,赶赴前线增援。2月22日,植田调集30000军队在凌晨3时乘雾直攻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庙行镇,企图断绝闸北与吴淞之间的联系。在日军密集的炮火中,张治中指挥的第五军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抗敌,与十九路军的援兵三面夹击敌军。从早晨一直血战到晚上8时30分,日军伏尸遍野,被歼3000人。庙行之战,威震中外。张治中将军说:经此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英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日本政府不断向上海增派军队,2月29日日寇发动总攻时,投入的总兵力已达10万左右。3月1日,日军向江湾、庙行周围继续发起强攻,在日军的炮击、轰炸、反复强攻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伤亡惨重。3月2日,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了退守待援的电文,表示:“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民族英雄。曾任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主席、军长。因反对蒋介石“剿共”被解除兵权,被迫“出国考察”。“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后,立即乘船回国。按照共产党的指示,他北上天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后,向河北、察哈尔进犯,吉鸿昌毁家纾难,拿出6万元购买武器弹药,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布反对《塘沽协定》,武装抗日,收复失地。同盟军浴血奋战,收复了沦陷72天的多伦城。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攻克日军据点,中外震惊,举国欢腾。在日伪军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同盟军失败。吉鸿昌转到北平、天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11月在天津被捕,后被秘密押解到北平。24日,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走上刑场。就义前,他在刑场上用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气壮千古的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写毕,他喝令敌人:“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并冲着执刑的刽子手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的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怎样打死我。”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吉鸿昌将军从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由他所言:“我能够毁家纾难,舍身报国,拒绝利诱,见危受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正是党给我的感召。”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东北抗日的女英雄。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赵一曼是她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时期的化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调她到满洲省委工作,1934年满洲省委决定,派她到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县(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工作,她在当地建立反日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创建珠河道北农民游击连。在战场上,她跨着白马,手持双枪,英勇杀敌。1935年11月,因腿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她被押解到哈尔滨,遍体伤残、奄奄一息,日本特务机关对她软硬兼施,她把囚室变成战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逃脱失败后,敌人对她进行了一个月的审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对她百般折磨,使用所有的酷刑,她没有屈服。敌人把赵一曼押解到她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就义前,她给未满8岁的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事情,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赵一曼,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党员,一位满腹柔肠的母亲,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1936年8月,在她战斗过的东北珠河英勇就义。她把31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抗日战争。

举国奋战

概 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在亚洲打响了。不久,日军又以“虹桥事件”为藉口,发动进攻我国经济中心上海的“八?一三事变”,直逼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日本侵略军在战争初期即暴露嗜血本性:1937年11月,在金山卫登陆后,残忍地制造“无人村”,仅三天中,就烧毁民房3059间,杀害我同胞1015人,老人、孕妇和婴儿都未能幸免。村里原有一口“赤旱塘”,因日军在此一天中就滥杀无辜60多人,人们改称“杀人塘”。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或活埋的有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具。屠城血证,成为“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

“八·一三”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爱国人士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正面战场多次组织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军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起卫国的新的长城。

1937年8月13日至同年11月的淞沪会战,空前激烈的宝山、罗店血战,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中国军队坚守三月,歼敌6万余人,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军队在八路军配合下,在山西忻口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可歌可泣。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张自忠、庞炳勋率军在临沂重创日军,粉碎了日军会师计划,为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奠定基础。

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五路并举,发动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国民政府汇集百万大军保卫武汉。历时近四月,歼敌数万。1938年10月,日军从海路攻入广州后,国民党军队被迫撤退。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浴血奋战,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迫使日军停止了进攻的步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宝贵的积聚人力、物力,重铸抗敌精神的时机。

宝山、罗店血战

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后,日军在沪东、虹口和闸北方面节节失利后,又另谋新的攻势。8月23日,约三个师团的日军由张华浜、川沙登陆,向济河、罗店、宝山进犯,战事重心移到罗店至月浦一线。为此,中国军队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的统一指挥下,兵分三路御敌:浦东由张发奎指挥,近郊由张治中指挥,江防由陈诚指挥。敌我双方在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的罗店至月浦一线展开激战。9月5日,日军在军舰、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全力进犯。驻守宝山的第十八军五十三团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部与日军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经过三天苦战,全营官兵壮烈殉国。马君武在《抗日纪事诗》中,咏宝山守军云:“六百余人齐授命,宝山应改号姚营,肉弹枪械争强弱,国土官兵共死生。”忠实地描述了姚子青营长及全体官兵的骁勇和壮烈。宝山陷落,致使驻守月浦和杨行的中国军队失去屏障。

9月13日,日军全线发动总攻击,企图突破江湾方面的东南两线,进攻刘行,包抄罗店。29日,大战序幕揭开、罗店处于两军拉锯的战略要地,刘行是决战的中心。日军以铁甲坦克开道,配合大队步、骑兵冲锋,隆隆的坦克,履带上粘满了血色泥土和士兵的血肉!面对日军的坦克,将士们有的抱着炸药包冲向前去奋力投掷,有的身绑集束手榴弹与敌坦克同归于尽。因此罗店一线的阵地战,是肉体与钢铁的拼杀。落后的军备器械,传统的作战方略,使中国军队“苦战旬日,为之付出了阵亡官兵5000余人”的沉重代价!

争夺罗店的外围战依然惊心动魄,中国军队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举泣鬼神,豪气贯日月!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