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5年高考作文考什么

http://www.19mini.cn   2015-06-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高考作文考什么”一共有十六大内容,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十六大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热点时事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命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

二、构思点拨

一个专业自创立开始便每年只有一个学生就读,这样的专业窘境的确让人感慨。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科都能直接创造出经济效益,一些人文类的学科,或许只能起着提高人们对特定领域的认知水平的作用。高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的责任,也肩负着为那些冷门研究领域培养后备军的重担。一个人的坚守,更能体现一些原始的大学精神,这是一种孤寂的坚守,也是对学术教育的负责,体现了大学教育尊重学科特点的理念。

愈冷,坚守愈可贵。在社会上,哪种专业日后就业容易、待遇优渥、社会地位体面,哪种专业的报考人数多。人各有志,但一个时代总需要一些拥抱理想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向学问。

古生物学专业确实冷僻,但不代表不重要。卢晓东表示,“古生物没办法让人发财致富,学古生物的都一定是感兴趣的人少,但他们就像宝石一样珍贵”。当初,薛逸凡报考古生物学专业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走过四年,薛逸凡的内心一定不寂寞。向这种敢于坚守的学子致敬。《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每一个志向高洁、确定信念就抱定不放的人,都值得礼赞。

薛逸凡可敬,北大元培学院同样可圈可点。不少大学早已停开古生物学专业,北大的坚守体现了一种责任。有的大学特别“与时俱进”,什么专业能招到人,什么专业能赚钱,什么专业最容易与权贵打交道,就开设什么专业。有人说,大学应该是人类社会积累知识、固守良知的堡垒,也应该是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的高原。诚然,真正有抱负、有责任的大学,还是需要一些精气神,不为世俗所绑架,不急功近利,而是脚踏实地,目光深邃而长远。

软硬交错,物质精神文明同等抓2015年高考作文猜想十

一、作文素材

(一)硬实力,是指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分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

软实力,是指文化、道德、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个人修养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成功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关于“软实力”,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二)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境内发生8.1级地震,地震导致尼泊尔境内大量建筑被毁,由于尼泊尔是一个旅游国家,所以尼泊尔境内大量外国游客滞留。地震发生后,中国飞机第一个到尼泊尔,接回中国游客。看到祖国这么强大,我就放心了。

那些曾经叫嚷着用中国护照无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清新们,现在也发觉了护照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去多少国家旅游,而是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登上回家的飞机。

二、构思点拨

材料很简单,就是对软实力的解释,文章无疑应当围绕软实力进行思考和联想。对软实力的理解是审题的关键,要对软实力的概念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必须结合硬实力的概念进行。软实力本来是针对国家的实力而言,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而言,而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就是软实力。硬实力侧重物质文明,软实力侧重精神文明。

在写作过程中,既可以从国家层面对软实力进行思考,辨析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阐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也可以把思维的触须伸向企业、人生等其他领域。比如,评价一个企业,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要看企业精神;衡量一种产品,不能只看效用和价格,还要看有无文化内涵。再如人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文化品位、人格魅力,等等。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切入,考生对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界定。

“蛟龙”下海,“神舟”飞天,经济总量全球第二,这些成就都让国人扬眉吐气。从第三世界到经济大国,我们有理由扬眉吐气,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大国未必就是世界强国。澳大利亚报纸曾就中国经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愿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送到欧美?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选购产品时能更多地选择中国品牌?媒体曾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笑答:“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这些材料其实都是对软实力的具体解释。

自由平等,尊人性营造和谐社会2015年高考作文猜想十一

一、作文素材

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二、构思点拨

当杭州图书馆坚持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时,尊重使中华大地温暖如春。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尤其是学会尊重弱势群体,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人人生而平等,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区别对待。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因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剥夺了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馆长的话恰好印证了他没有法律依据拒绝乞丐和拾荒者的进入,这正体现了自由平等地观念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馆长有义务依照法律来执行。

读者有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也有权利离开、这正也说明了权利的两面性,公民可以处置自己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可以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可以选择放弃。个人权利的行使不能阻碍他人权利的正常行使,这也体验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使。权利与义务正是对应的。

材料中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性。人与人和谐相处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与人交往应一视同仁,不因社会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区别对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与人之间应宽容以待,和谐共存。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恰好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价值观。

“布鞋院士”,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2015年高考作文猜想十二

一、作文素材

2014年4月21日,人人网流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是遥感技术专家。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报道,当时61周岁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里作报告的照片一经上网,便引发了网友的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2015年1月10日,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7岁。而就在4天前,他刚刚获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一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颁奖词成了他一生总结。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