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技巧之九:叙议结合法
议论文虽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为了说理的需要,又常常安排一些记叙的文字,这种方法就叫叙议结合法,是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之中的巧妙运用。
一是先叙后议,在议论文中,叙为基础,议为深化,叙为前提,议为结果,叙为铺垫和手段,议为发展和目的,叙以提供材料,或事或人或物,议以论理阐发,或褒或贬或析。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开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人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已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中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段文字共有四句话,前两句是记叙,概述了白求恩来中国的简历,交代了他的国籍、身份、年纪,来中国的目的及艰难历程,以客观叙述为主;后两句是议论,通过设问,一问一答,对白求恩的思想、精神进行阐说,以主观评赞为主。这样,先叙后议,界限分明,叙有目的,议有根基,配合密切,很具说服力。
二是先议后叙,就是先通过议论的文字,或观点,或论点,或言理,或剖析,然后通过记叙的文字,或人事,或史实,或掌故,或现象,对上文的议论内容进行印证。例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第四段,先用四句话议论,连用两个假言推理,分析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叙述,摆出法拉第、欧立希两个世界名人经历无数次失败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实。这样,先议后叙,先理后据,理由据证明,据为理服务,二者一配合,将道理说得一清二楚,严密深透。
三是夹叙夹议,就是一边叙述,一边议论,或以议论引出记叙,或在记叙基础上生发议论,二者错落有致,共同担当推进文章发展的任务。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杂文,开头对雷峰塔发表意见,是议论;引进白蛇传故事,是记叙;对“镇压的塔”表示态度,对塔倒掉表示看法,对法海“多事”动机进行分析,是议论;玉帝拿办法海,吴越民间吃蟹风习,是记叙;对法海下场嘲讽,是议论。这样,以议论开篇,以议论收束,而中间部分夹叙夹议,行文如话家常,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作者的感情,文章的观点,均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有力的确证。
运用叙议结合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讲究配合的和谐性,议要自然,叙要恰当,巧妙融会,不见裂痕。二是要明确从属关系,叙为议服务,议有叙作据,以议为主,以叙为次,叙从属于议,议概统着叙,不可叙述过多,反客为主,以冲淡议论内容。三是要注意叙议的先后顺序安排,根据需要,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但结尾一般不用叙。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逆向反意法
所谓“逆向反意”,就是违反常情,有背常理,反用常话,转换角度,从反面下笔成文,进行逆向求异思维。这种方法,在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一般正常思维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立意、构思。如果将这种方法引进议论文,就叫逆向反意法。
逆向反意法的显著特点,是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见地独到,赋予新意,有引人之趣,可增人新知,令人爱读,能产生奇峰突起、别有洞天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在具体运用时,常表现出两种情况:
一是从相反的条件上思考问题,构思文章,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使文章富有生气,令读者耳目一新。如1988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为《我的课余生活》,其中有一篇优秀应试作文,则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具体论证了“我只有课,而无余”的中心论点,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不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学生一切课余时间被占用的现实,又阐发了这样做的种种弊端及考生的强烈不满,立意高远,反向运笔,主题深刻,促人警醒。
二是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如成语“近墨者黑”,原指靠近墨的,会染上黑色,比喻环境的影响能决定人的习性,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意成文,以“近墨者黑未必黑“为题,指出一些人在逆境中奋发、在黑暗中搏斗,从而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再如初中课本里《“旁观者”未必清》这篇短论,就是将“旁观者清”这一常用成语,反其意而用之。文章先肯定“旁边者清”有一定的道理,然后站在“四化”角度,笔锋一转,从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旁观者“一点也不清”的道理:旁观者必忘国责,不清;旁观者不通时代,不清;旁观者脱离实践,不清;旁观者必然落伍,不清。这样立意行文,既批评了一部分人当“四化”旁观者的错误思想,又从一般内容中翻出新意,不同凡响,有理有据,构思奇巧,令人可信,促人深思,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逆向反意法具有开拓性,可以使作者认识新领域,探索新问题,可以使读者扩大新视野,增加新观念,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言之有物,论之成理,令人信服,不可标新立异,好新猎奇,强词夺理,堕入诡辩的怪圈。二是使用这种方法的论序,一般是从正向常理入文起笔,以作交代、说明、铺垫、引渡,然后言归正传,再转笔锋,进入逆向反意语境,进入论证重点。三是在题目中就要挑明这种方法,给人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饶有兴味之感,如《大器未必晚成》,《裁衣无须量体》,《风马牛也相及》,《亡羊补牢,为时晚矣》等等。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一:取舍化合法
所谓“取舍化合”,就是同时说出两个内容、两种事物,然后取一个舍一个,要一个剔一个,将二者化合为一,既是客观现象在文中的反映,也是一种巧妙的议论方法。
取舍化合法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为衬托式取舍化合,即所摆的两个内容均为同一类型、同一层次,或观点一致、褒贬相同,或均为中性,或都是反面,然后舍弃一个留取一个,一般舍在前,取在后,以前衬后,化二为一,重点就论述这后一个。例如,《关于写文章》的开头:“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这段文字只有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提出了关于写文章的作用这一问题,而作用又有两方面,一是传播经验,二是使思想明确化。但文章并未同时都加以论证,更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抛开前者,只抓住后者,进行深入阐发。这是因为,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是文章写成后对别人起的作用,容易被人理解,后者是写作过程中对自已起的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运用,如在分析“写不下去”的原因和“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条件时,也提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书面语言,二是思想成熟。但只是着重论述了“思想成熟”这一方面,至于前者,就被舍弃了。这样,既同时提出两个同类性质的问题,梅开二朵,又紧扣一点,不及其余,使分析全面,论述集中,中心突出。
第二种为正反式取舍化合,即所摆的两个方面,在内容、含义或观点上完全相反,然后舍弃一个,留取一个,或舍正取反,或舍反取正。但在位置上,同样表现为舍在前,取在后,二者合一,集中论“一”,例如有一篇题为《谈“比”》的初中生习作,文章开头写道:“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比’,有的与人比学习,比进步,比文明,而有的却与人比吃喝,比穿戴,比享受。显然,这后一种比法是错误的。”这段文字,先正后反,以正引反,正作铺垫,反为重点,正是舍笔,反是取笔,同时摆出了两种相对立的现象,而留下一个集中论述,正反对比,观点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可见,取舍化合法的运用,一般出现在开头,具有过渡引发,突出重点的作用,其特点是客观、全面、简明、自然。但并不表现在取舍复句上,而往往以转折、并列、递进等关系出现。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二:由表及里法
所谓“由表及里”,就是先表层后里层,先外在后内在,如刨树根,先去浮土,再挖深层,如剥竹笋,先剥外层皮叶,再见内里嫩笋,是一种安排工序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常常被运用到议论文中。
由表及里论证问题,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世界的渐进过程,论序明显,易于把握,便于读者领会,可以克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的弊端。由表及里法的主要标志,是先现象,后本质,从现象到本质,摆现象为现实,揭本质为论理,现象是起笔,本质是落墨,内容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纵向发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议论方法。例如,《反对自由主义》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章先摆出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每种一段,结构相同,形成排比反复,但不呆板,不枯燥,笔锋犀利,句式多变,语言通俗、生动、活泼,对自由主义者形形色色的精神状态、错误言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形象的勾画。但摆现象只是手段,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表象化,要从思想高度进行理论分析,即透过现象触及本质,揭示本质。于是文章由此深进,逐一分析了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阶级根源、思想方法和错误性质等,分层剖析,是非分明,两相对比,深刻有力。这样,文章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如果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来写《谈遵守纪律》这篇文章,可以这样安排材料:第一层谈当前中学生遵守纪律或不遵守纪律的种种(正反)表现,为下文论述提供依据;第二层谈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可从国家、军队、学校等不同方面来谈;第三层谈怎样守纪律,可结合生活实际来写。这样,先现象后本质,从感性到理性,有理有据,论证有序,条理井然,广度和深度都兼顾到了。
由表及里论证,是沿着人们逻辑思维的常规顺序,一层一层地展开阐述,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的。说理充分,论证周密,既可以全面阐述论点论题的深刻内涵,又可以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令人置信不疑。同时,它能够使文章气势流畅,文脉贯通,逻辑严密,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
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说理,“表”与“里”的关系要和谐,位置要固定,任务要明确,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发展和深化,缺一不可,且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无裂痕,不臃肿。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三:联想拓展法
所谓“联想拓展”,就是根据某些相反或相同的事、物、情、人等,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用以论证自已的观点,是一种思路自由开阔、经常运用的议论方法。
运用联想拓展法议论问题,往往在题目中显示标志,既挑明文体分支,又告诉人们所用的议论方法及论证角度。常见的有:①《……的启示》,②《从……谈起》,③《从……看……》,④《从……所想到的》,⑤《……的联想》,等等。文题确定之后,怎样用这种方法进行论证呢?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横向联想拓展,其特点是事与理必须是同一类的并列对象,相互间具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如有一篇题为《老师保姆的联想》的习作,先摆出老师对学生实行多方面“管理”和“教育”,由此联想到“保姆”的特点,论证了“劝师莫把保姆当”的论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这横向联想拓展的方法,运用频率不高。
二是纵向联想拓展,其特点以人们的正常思路为序,纵向发展,循序渐进,逐次加深。例如《鸟飞鱼跃的联想》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章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一唐人诗句谈起,先从文学角度解释,然后从哲学角度发挥,把论证引向深入。接着通过“由此,我联想到人类的自由”一句过渡转换,由鱼鸟到人类,进入重点,深刻论述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最后,以辩证的解释诗句含义作结。这样,借题发挥,联想拓展,夹叙夹议,生动活泼,使内容逐层深入,说理严密,很有条理地达到了议论目的。
联想拓展法论证问题,一要有明确目的,要沿着意旨去设计联想步骤,一步一步地接近终点,自然和谐,不能胡思乱想,杂乱无章。二要选择好达到目的的联想点,是人是物,是事是理,要恰当,要与目的有密切联系。如论述持之有恒的精神,选择“水滴石穿”的现象就很恰当。三要安排好联想点与生发内容之间的过渡,如“由此,我联想到人类的自由”,承接圆合,天衣无缝。四要紧密联系实际,这是联想拓展法的共性所在,但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不能拨高,以免联想成为空中楼阁,失去置信度。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四:疑问推进法
所谓“疑问推进”,就是将论证的主旨和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疑问来凝聚和贯穿起来,以形成文章的主体骨架,是一种比较巧妙灵活的行文方法。疑问推进法在议论中的运用,就是根据议论内容,分别在有关段落设置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通过逐一设疑释疑,引人思考,激人情趣。它如波浪之起伏,疑问为浪尖,风推浪涌,推进发展,结构紧凑,中心明确而突出。
疑问推进法在议论中的具体运用,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以设问为标志推进,即通过自问自答或先问后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入论证。这种形式的特点是问与答紧紧相连,语境和谐,推进自然,问的位置一般在篇段之首。例如《“人比人,气死人”吗》这篇课文就运用了以下设问:①“这句话对不对?”②“怎样才算会比?”③“首先是比什么?”④“其次是同谁比?”⑤“还有是怎样比?”⑥“是全面地比还是片面地比?”⑦“是以自已之长比别人之短还是以自已之短比别人之长?”这里共提出了七个设问,①问引出正面观点,②问引入本论部分,③④⑤三问按逻辑顺序,内容上深进,形式上并列,⑥⑦两问连用,结束本论。这样一篇不足千字的短论,竟运用了七个设问,围绕论点,问得干脆,答得简明,先问后答,破立结合,依次发展,逐层推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内容。
二是以反问为标志推进,即通过只问不答,答寓问中的形式,提出疑问,实则在答,或加强调,或作结论,或重语气。这种形式的特点是问得有力,推进干脆,位置常常在篇段之末。例如《华队公会的供状》这篇课文就运用了这种写法:①“这还可以认你们是中华国民么!”②“这是什么样的治安?”③“但是,你们这样做了么?”④“你们无损于国体,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⑤“懂得义务懂得责任的是你们么?”这五个反问,分别出在四个段落,三个在段末,两个在段中。①问揭其卖国实质,提纲挈领;②③问否定华队的标榜,驳第一个谬论;④问将华捕与华队放在一起作比,极言华队反动,驳第二个谬论;⑤问问后跟答,矛以强调,击其本质,驳第三个谬论。这样,本论部分,段段有反问,构成推进之势和行文脉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互不牵连,但围绕中心是明确的,即批驳“没有血性”、“没有天良”的反动本性,并以其反动行径为佐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这一反动言论驳得一败涂地。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要根据文章内容,具体确定用哪种疑问推进法,如从结构过渡上考虑可用前者;倘从内容上考虑可用后者。二要在关键地方疑问,要确定适当的位置,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要滥问。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十五:竖的放矢法
“的”为靶子,“矢”为箭,“竖的放矢”就是先树立靶子,然后对着靶子射箭,是一种练兵习武的方法,后也比喻语言和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经常见到,尤其是以驳论为主的文章则更为多见,甚至可以说它就是驳论文的基本方法。在驳论文中,先竖起批驳的靶子,一般为反动或错误言论,然后对之进行批判、剖析,也就是射箭,使“矢”中“的”,击中要害。竖的放矢法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靶式,即只竖一个靶子,集中放“矢”,不分散,不转换,火力勇猛,战斗性强,例如《“友邦惊诧”论》就是这样:文章先从学生请愿的缘由写起,展示背景,然后通过揭露事实来引出反动谬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接着围绕靶子,逐层驳斥,连放了三支箭:一驳“友邦惊诧”论,揭”友邦“狰狞面目;二驳“国将不国”论,揭国府奴才嘴脸;三总驳国府“友邦”,揭“友邦”与国府的主奴关系。这样,抓住要害,紧扣论题,逐层驳斥,有力地批判了敌人论点(靶子)的荒谬性、反动性和虚伪性。
二是多靶式,即竖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靶子,每个靶子各占一层,各层之间一般具有分列性,表现为并列关系,竖靶之后紧跟着驳斥,其行文结构与单靶式相同。例如《华队公会的供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它的批驳对象也是敌人,即华队公会这一反动组织及其成员,文章共驳斥了他们的三个谬论,即三个靶子:①夫商团有华队之设,原以维持租界公共治安为唯一宗旨;②凡力所能及,可以维持治安,而无损于国体者,华队同人莫不坚心毅力以赴之;③惟知义务所在,责任所归。这三个靶子,分别出现在三四五段之首,每段都通过“你们说”引出,接着一一运用了“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列举他们自已的所作所为,进行揭露批驳,句句有愤慨,处处是谴责,斩钉截铁,驳斥有力。这样,竖靶子的方法相同,文字详略有别(先详后略),批驳的内容不同,而结构方式相近,三个靶子并列相垒,各占一段,各受攻击,其反动嘴脸昭然若揭。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摆出反驳的谬论,以明确所攻对象;其次要确定用什么方法反驳,是事实,还是道理,用什么事实,何种道理,都要想好;最后是选用好语言,对敌人,可以激烈抨击,而对人民内部的某些同志,则要讲究分寸,用语要贴切。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