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3-2014学年决胜高考作文全程讲与练(三)

http://www.19mini.cn   2013-08-01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饶水之音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例1】根据

材料七:

全国卷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由果析因(有几个“因”,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

(1)幼龟 “侦查兵”:失职--责任;个人与群体

(2)幼龟群:盲从--拒绝盲从;不轻信经验

(3)游客:好心办错事,善心帮倒忙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

2、人或物的角度

(材料中涉及几个“人”或“物”,就至少有多少立意角度)

3、肯定(或正面)和否定(或反面)的角度

(1)幼龟 “侦查兵”:

肯定--冲锋在前真勇敢

否定--忘记使命太遗憾

(2)幼龟群:

否定--不要盲从

肯定--大海(梦想)的召唤

(3)游客:

肯定--不知者不怪,施救者善良之心可赞

否定--帮助人要了解其实际需求,不能想当然。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类比联想,联系现实

(1)游客对幼龟的爱护--爱的方式(父母对子女的爱)

小鹰刚长出翅膀,老鹰便将它赶出巢

《病梅馆记》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强行改变梅的生长方式,导致“江浙之梅皆病”

漫画《摔了一跤》

(2) 老鹰(危险、困难)

幼龟(追求者)-- 沙滩(路径) --大海(理想)

游客(假象、诱惑)

在追梦的过程中,要不被一时的假象迷惑,预防危险,克服困难,才能最终抵触理想之岸。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哲理性试题审题立意指导(1)哲理性题目,引导考生对客观事物作辩证地思考.

提升思想能力。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都在播种。

请以“播种”为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一、题旨分析:禅是“禅那”的简称,巴利语Jhāna的音译,梵语 Dhyāna的简称,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禅诗就是含有佛教意义的诗歌。这种诗歌往往是阐述人生真谛,教人辩证而透彻地看问题。材料中的4句禅诗以及借题发挥的话,意思是说,积极美好的心态能提升生命质量,使人活得幸福愉快。

立意导向:虽然材料中已明确地说明好心态的作用,但题目要求考生阐述“心态与境遇”二者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在重点展开正面论证的基础上,也要适量展开反面论证,通过对比,把道理讲得深入透彻。写好本文的“妙诀”在于援用他人事例的同时,将自己生活的感悟提炼成理性认识,并用精炼的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二、题旨分析:常言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材料中三毛的几句话,实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三毛所说的“播种”,是在心田里的。她的意思是人们要谨言慎行,不要忽略小事。“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是精彩的比喻,告诉人们只有懂得注重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注意因果联系地看待问题,不游戏人生,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这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样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本题材料的真谛。

立意导向:“播种”只是一个比喻,要紧扣“谨言慎行”的思想来选材。如写成言论,也要用具体实例来论证,文章才既内容实在,又超然空灵,情思深刻,诗情横溢。如果叙事,要写得生动细致,使人感同身受。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能够引起阅卷者注目的地方,写上几句精彩的议论,点明中心。

三、题旨分析:显而易见,阳光比喻利益,风雨比喻辛勤劳动与风险责任等。“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本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又是社会现状应取的价值观。这句广告语的比喻义可谓超越时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让全体国民享受这一成果,已成为普遍的呼唤。当前以及以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依然要有“分担风雨”的思想准备。

立意导向:不妨将题目中的“阳光”理解为更为绚烂的“彩虹”,因为“不经风雨哪里会有彩虹”,所以先要“分担风雨”、勇于改革、努力做事、敢冒风险,有了成果之后,再来谈“分享”。行文须讲清“分担”的必要性,论述“分担”是前提条件。有了前提,才有后果。在说明了“分担”与“分享”之间的关系后,再在本论部分重点论证二者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关系,并说明怎样做到先“分担”再“分享”。

“分”相对于“合”而言,没有“合”也就无所谓“分”。“分”与“合”相互依存。“分”的归结点还在于“合”。再说,“分”本有共同之意,“分享阳光”就是共享幸福。同理,“分担风雨”,也就是共担苦难。所以,“分担风雨”,或者“沐风栉雨”,既是责任,也是义务。通过论述上述内容,说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是健康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思想情操和社会实践。这样写,文意不仅独到,而且在更深刻的层面服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