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爱迪生,来,21世纪,新奇,不可思议,手机,信息时代,标志物,深刻,影响,交往方式,思想情感,观念意识。
材料特点:“穿越”是时下文学、影视作品的一个卖点。北京试卷的出题者也设计了这样一个“卖点”,让爱迪生穿越到当下来感受手机的新奇。其实,设想爱迪生穿越到现在,这只是出题人的一个小卖弄,材料中的关键点是文学家的那句话:“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其主题,是谈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工具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对现代人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只不过,出题者的这种形式会给考生造成一种误导,恐怕考生的作文会编造出很多“穿越”的故事。另外,让“90”后的孩子谈手机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有手机的日子,所以,他们所谈出的感受和思想恐怕也不会很深,这一点一定会让出题的“老者”感到失望的。
审题立意: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看,应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文中的关键语句就是文学家所说的这句话:“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手机对当代人的影响,是“90”后的学生很难体会和总结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对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没有手机时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从交往方式和思想情感来看,没有手机时,人们的交往方式无外乎会面和写信,而有了手机,即使是远隔万里也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或看到对方的影像,手机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销熔了彼此的情感门拴,也淡化了彼此的神秘感,进而加速了感情的相溶和相离,手机已成为了快速剥离情感的机器。从观念意识来看,手机带来了观念意识的多元化,人们不会再从属于一本书或一个人的思想,但是,意识的多元化同时也是意识的不定止化,也就是说,人们不再受一种思想控制,但同时人们也会接受多种思想控制,这样,就会导致思想意识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可以遵循的人生准则。
审题立意:
(一)在诗中,鸿雁可传家书;在诗中,鲤鱼可传尺素;在诗中,阡陌离别可以折柳相送;在诗中,遥遥而来的传车可会带来多少凄凄的别情。可是,当我们回到21世纪的现实,当我们拿起了手机来遥控感情,我们却发现,这现代科技是如此地神奇,变天涯为咫尺,变想象为现实,它调近了一段难以排解的情愫,却也稀释一段浓浓的深情。
(二)当李白拿起手机,他是否还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当菲迪皮茨拿起手机,他是否还能创造一曲马拉松的神话?当牛郎织女拿起手机,他们是否还会期待着那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当泰戈尔拿起手机,他是否还能写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诗句?当发明大王爱迪生拿起手机,他又会作何感想?
(三)手机在改变着什么?看了下面的几个真实的案例你就不能不有所思。
有一位年轻的女子,他的丈夫要和她离婚,原因是她痴迷于手机,在法庭上,年轻女子仍然旁若无人地玩着她的手机。一位年轻的爸爸在家看孩子,由于痴迷手机中的游戏,五岁的儿子从六楼的窗户上掉下楼去他都不知道。一个年轻人过马路的时候仍痴迷地看着手机,结果被过往的汽车撞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一中)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