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背景铺设
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等,都需要依托于一特定的背景,所以,背景铺设是优秀作文开篇方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如:
夜,深沉而又安详地笼罩在大地之上。夕阳,毫不留情地收起了他最后的金子。
一切,处于一种静默的和谐中。
白昼的喧哗如潮水般退去,随之升起的,是万千个细小而隐秘的声音。
……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急切的等待。直到地平线的那方又亮起一丝白色,直到天边又出现一抹绯红。直到那沉默的大地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躁动……一切都明朗了。
一夜的等待换来的是天之破晓,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晨曦。
等待,有时只为了那一充满惊奇而不朽的瞬间。
本选段的核心句是“一夜的等待换来的是天之破晓,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晨曦”,“等待,有时只为了那一充满惊奇而不朽的瞬间”,“天之破晓”通过背景铺设得到了很好的强化,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张了本。
(3)佳句点染
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入点”,可赋予文字以审美意蕴,或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寻味耐思。如2007年高考山东佳作《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又如下面一篇文章的开头: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等,等待归人回来之后的喜悦。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肝肠寸断的等,等千帆过尽,等心里的人出现。
悠悠思念之情,萦绕在等待里。绽放在等待里的,不仅仅是阵阵幽香,更是绵绵的希望与亿万的决心。
等,不是软弱;等,不是凄凉;等,更不是绝望的挣扎。它是心中一个希望的展现,是情侣间的坚贞,是智者为远大抱负的静静守候。
(4)叙事引入
此处的叙事包括寓言、传说、人物逸事、现实事件等,它们大多因过程生动而极具可读性,易唤起读者的类比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集中鲜明?如2007年高考江苏佳作《怀想天空》就以这种方式切人:
她是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女孩。她的生活是黑白的,但她始终有个彩色的天空:做一名像辛迪·克劳馥那样出名的世界超级名模。
文章的结尾,或映照文首,前后呼应;或点扣题旨,重申立场;或戛然而止,留有余味;或情景渲染,供人想象;或引申拓展,言近意远;或后记补白,亮明目的等等。如:
每个人,天生注定了有一份自己的流浪。流浪在自己的国度里,仰望天空,带着自己的观念和信仰。 ——《流浪何方》
又是一年春草绿。我把持着宝剑站在城的最高处,眺望着我无边的国土,我明白了:愤怒便是这宝剑的剑柄,对别人几乎是伤无大碍,而对着自己的却是可使自己遍体鳞伤的剑梢:而忍耐,却是这宝剑的剑鞘,经过数年的磨炼,铸就的将是锐不可当的尖锋。
——《忍与怒》
3.细节点染,文章神韵丰满
一篇文章的美感往往是以细节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章缺少细节,也便缺少形象性和情景性。
这里说的细节,包括背景类(场景、场面)细节、情节类细节和形象类细节。背景细节意在为文章中事、人、物提供一个特定的展示舞台,这一舞台是必需的,因为任何事件的展开、形象的塑造都需依托这一特定的环境;情节细节意在突出过程中的关键处;形象细节立足于人或物的形象刻画,重在抓住特征,凸现灵魂。
例如《背影》一文中,作者将所有的父爱都浓缩在父亲那“狗爬式”背影这一细节。《荷花淀》中描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时,有一笔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
文章的细节化处理,需要我们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联想想象,进行情景(背景和情节)还原,有时甚至需要进行虚拟(例如将自己介入其中,化自己为细节中的人物)。例如下文: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