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演练】
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王伦》)
答案: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帝城》)
答案:“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案:“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答案: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经典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首诗第三四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
[解析]:《除夜作》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自己除夕夜思念亲人之苦;《夜雨寄北》从眼前景物生发开去,驰骋想像,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出自己今夜思念亲人之苦。
两诗的三四句都是由眼前之景想像到远方之景,用故乡的亲人怎样地思念自己,反衬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运用了虚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答题误区]: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准确的,如果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四、对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绪)?
[术语储备]
思想感情:
迷恋 忧愁 惆怅 寂寞 伤感 孤独 烦闷 恬淡 思乡 怀旧 欢乐 仰慕 激愤坚守 节操 忧国忧民
【答题步骤】
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绘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在描绘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经典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江苏试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其中颈联两句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夜已深,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这样的氛围更能衬托诗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加点字为答案要点)
[答题误区]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绘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绘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