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现代文导学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方法详解

http://www.19mini.cn   2011-03-14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阿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它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它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文学类可以包含小说、散文(含游记、回忆录等形式)、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人物传记等;新闻类可以包含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2)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回忆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将选取的材料组织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此外,记叙的顺序还有:

①补叙,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和交待。其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②平叙,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所有材料的思路、脉络。线索可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

①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②以人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

③以物为线索。《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④以事为线索。《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⑤以思想感情为线索。《荔枝蜜》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诸如此类的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

(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①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②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