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马之千里者。
B.或遇其叱咄。 安陵君其许寡人
C.以衾拥覆。 故不以山溪之险。
D.足肤皲裂而不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0.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文题目中的“生”是指长辈对晚辈的,“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第①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第二段写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是为了对比“我”成年后的求学生活。
D.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8.C(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9.D(A的/定语后置标志;B他/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C用/凭借D表转折)
10.B(“幼时”应为“成年后”)
11.⑴(我)提出质疑,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⑵(我)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活动。
12.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送东阳马生序》《岳飞传》阅读试题及答案(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古文阅读 】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持汤沃灌 (2)再发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2)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2分)
13.宋濂、岳飞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1.(1)汤:热水。(2)再:第二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12.(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光,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可)。
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送东阳马生序》《董仲舒传》阅读试题及答案(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先达德隆望尊 望:声望
C.援疑质理 质:质问 D.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 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答案】
【答案】6.C【解析】 A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 。B句意:前辈德高望重。望:声望 C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D句意: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答案】7.D【解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 。A句意: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B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以:因为 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D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答案】8.A【解析】 A.正确;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有误,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9.
【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1分)
【解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之,向他。
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答案】10.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解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