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学常识
选自《礼记正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 字音、字形
嘉肴(yáo) 弗(fú) 自强(qiǎng) 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教学相长(zhǎng)
三、 文言词语
(一) 重点词语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不。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善】好。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省。反,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长】推动;促进。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其】表示推测。
【谓】说。
(二) 古今异义
①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 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困倦。
③ 至 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
④ 旨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⑤ 强 古义:勉励。今义:强迫。
⑥ 长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三) 通假字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学,通“敩”(xiào),教导。
(四) 一词多义
【其】
①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代词,它的。分别代“嘉肴”“至道”)
②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学】
① 学学半 【第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② 学学半 (学习)
(五) 成语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四、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2. 弗学,不知其善也。
3.教学相长也。
五、整体感知
(一)思维导图
(二)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写作特色1.逻辑严密
先是强调要学习;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2.对偶严谨
《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了表意效果。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六、课文探究
1. 文章开头的“虽有佳肴”一句,有何作用?
用类比推理巧妙设喻,以嘉肴喻至道,体现出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2. 本文的中心论点(结论)是什么?
中心论点(结论):教学相长。
3.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
先通过类比推理强调学习是悟道的最佳途径;进而以教与学的结果得出结论(中心观点):教学相长;最后引用《兑命》上的话加以佐证。
4.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5. 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6.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蕴含怎样的道理?这对教学又怎样的指导意义?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8.班级成立帮扶小组,老师安排筱雨帮助若冰学习,筱雨担心耽误自己的学习。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请你引用《虽有嘉肴》中的词句,劝说筱雨放下包袱,帮助若冰学习。
《虽有嘉肴》中说“教学相长”,即教和学互相促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别人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进而勉励自己。所以,帮助若冰学习,不但不会耽误自己的学习,还能够提高自己。何乐而不为?
七、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