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文学常识
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二、文言词语
(一)实词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本,本源。
【既已】已经。既,已经。
(二)一词多义
【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如何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哪里
(三)古今异义
【全】古义:完全,完备。今义:都,无一例外
三、特殊句式
1.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2.判断句:是鱼之乐也;子固非鱼也;我知之濠上也
四、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展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五、写作特色
1.论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呈现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机智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进行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辨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六、理解性默写
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斥庄子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七、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xǐ)。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3.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⑵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4.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①妙在换角度理解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
②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矛盾的机敏。
5.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
八、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