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小石潭记》知识归纳与梳理

http://www.19mini.cn   2021-03-03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飞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小石潭记>知识归纳与梳理》在本站文言文全解《小石潭记》基础上,根据2021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小石潭记》补充修正。

  《<小石潭记>知识归纳与梳理》在本站文言文全解《小石潭记》基础上,根据2021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小石潭记》补充修正。

  一、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

  1.重点词语

  【篁(huáng)竹】竹林。

  【珮(pèi)、环】都是玉饰。

  【尤】格外。

  【清冽】清凉。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翻卷。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依】依傍。

  【澈】穿透。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这里是时隐时现的意思。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凄凉。

  【幽邃(suì)】幽静深远。邃,深。

  【境】环境。

  【过】过于,太。

  【清】凄清。

  【乃】于是,就。

  【余】我。

  【隶】随从。

  【从】跟从。

  2.词类活用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乐】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西行/西南】向西/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犬】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凄】使……凄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寒】使……寒冷。(形容词使动用法)

  3.古今异义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小生】古义: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义: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4.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

  【环】①如鸣佩环(玉环) ②竹树环合(环绕)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②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三)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②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三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2.省略句

  ①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②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③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④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二、 整体把握

  1.主题: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2.线索:以作者游踪为线索(游览的顺序)。

  3.层次: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三、阅读探究

  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文按游踪或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 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四个角度:①水声;②水的清凉;③水中鱼;④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5.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7.文中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2.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3.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4.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5.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赏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②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示例: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衬托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17.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氛围:凄清寂静。心情:寂寞忧伤。

  1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20.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要想表现怎样的思想?

  表现了作者被贬官后愤懑难平的孤凄悲凉之情。

  2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2.“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②

  2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气氛→感受)

  2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5.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四、迁移拓展

  2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7.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