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和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
3.“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接受;让儿子不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的道理。(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假如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叫寝之丘的地方,这地方贫瘠,而且名声很难听。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认为的利益作为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原因。
十六、
1.(1)年幼 (2)回答
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参考译文]
侍郎李绂天性聪慧。小时候他家里很贫穷,没有钱买书,就向邻人借书来读。每次推演,没有背不下来的。偶尔进入城市,街道店铺的名号都默默记下来。后来官至翰林,书库中原来收藏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同僚拿书架上的所有书并从中抽题难为李绂,他没有不立刻答上来的,人们都很吃惊。
十七、
1.(1)曾经 (2)只,只要
2.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3.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年少时便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追求真性率直而自得其乐,被乡里邻居所敬重。
他曾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来介绍自己说:“(我的住所)四壁破败萧然,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粗布短衣,全是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常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说确实是这样。他的热心肠的亲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时没酒,就不停地吟诵。他曾经说,夏天月亮高悬的晚上,散淡而闲适,在北窗边的床上躺着,清风轻轻吹着。感觉自己就是羲皇一样的高尚之人了。他天生不懂音乐,却收藏有一张素琴,琴弦和系琴的绳子都不齐备,每当参加朋友们喝酒的活动,他就抚着琴一起唱和,还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在意琴弦上的声音呢!”
十八、
1.(1)倾慕 (2)都
2.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3.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参考译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是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州里多次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十九、
1.(1)案卷 (2)担心、恐怕
2.周忱笑着安抚他,并且让他说完再离开。
3.第一件事,周忱救活一死刑犯;第二件事,周忱建议让官兵自己搬运提前发放的粮饷,避免通州粮食落入敌人手中;第三件事,周忱与农民聊农事。
[参考译文]
文襄公周忱读一个死囚犯的卷宗,打算使他活下来却没有路子,心里焦急,表现为忧虑叹气。他让官员抱着案卷读给自己听,听到几万个字,背着手站在那儿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连连点头喜悦地说道:“还好有这个地方,可以让他活下来。”于是放出这个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