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之唐诗鉴赏100例[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15-10-0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

3.试分析颔联两句的意境:

参考答案:

1.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2分),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一阵雨点,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的画面(2分)。

2.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1分)。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1分)。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1分)。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1分)。

3.枝头的花瓣片片飘落到水面上,又随着涓涓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块一块的云彩随风洒下一阵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点都是让人伤感的物象,不仅如此,诗人还自然的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云块,漂泊无依,正是诗人浪迹江湖的写照。流水、落花带走的是人间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联想到正在走向没落的晚唐社会,对于一个念念不忘国事的爱国诗人来说,这将尽的春光让他那敏感的心更加凄凉哀伤,眼睁睁的看着唐王朝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才是最大的痛苦。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这两句把物境、心境、与身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隽永的效果。

 

9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①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6分)

3.简析此诗颔联在写景上的特点。(4分)

4.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1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1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意思接近即可,答白描酌情给分)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3.颔联(1分):“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1分) 一句写物,一句写人(1分);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1分)。

4.表达诗人遭贬后悲凉落寞的心境和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9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