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之唐诗鉴赏100例[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15-10-0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

 

9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据《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

1.本诗写于作者 (限两字)时期。(1分)

2.有人认为全诗笼罩在悲苦的氛围里,请具体说说有哪些可悲之事。(6分)

3.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壮年

2.这首诗抒写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悲愁。离家远行,一可悲也;行当穷乡僻壤,“乱山残雪”之处,二可悲也;适逢春节,孤独无亲,三可悲也。(每点2分)

3.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参考译文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9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诗人简介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9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首联的“穷”字点明了什么样的送别环境?句中的两个叠词“送送”、“ 遑遑”是什么意思?(5分)

2.这首诗和一般写景抒情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穷”字表明路途遥远而艰难,四周荒寂,人烟稀少。“送送”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诗人与友人依依难舍;“遑遑”的意思是分别后诗人想到友人踽踽而去,沿途问路,惶惶不安,令人无比牵挂。

2.这首诗没有通过写景来抒情,而是在叙事和想象中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薛华的依依深情,并且巧妙运用双关手法,反复咏叹漫漫长路的艰险和悲凉,实则表现自己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

 

9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颔联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