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之唐诗鉴赏100例[答案]

http://www.19mini.cn   2015-10-0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5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gǔ)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写触目所见:竹篱旁边,一丛丛紫艳的菊花似开未开;水塘旁边,一朵朵凋残的莲花花瓣落尽。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参考答案A

【解析】

“仿佛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这句是眼前所见实景,不是联想。

 

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边愁

崔湜①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②。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shí),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

 

5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思念故乡之情。

2.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5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