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因
1.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
变法者因时而化。(《察今》)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
不如因善遇之。(《史记·鸿门宴》)
(4)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2.副词
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连词
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时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4.动词
沿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十四、于
1.介词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①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史记·鸿门宴》)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墨子·公输》)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出师表》)
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师说》)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①良曰:“长于臣。”(《史记·鸿门宴》)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复音虚词
“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