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1.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商量。今义: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的人员。)
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
5.长跪而谢之(古义:跪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跪时则伸直腰股。今义:两膝弯曲,让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6.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7.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凡是。)
8.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9.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第一次营业。)
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的憎恨。)
1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行为言语恶劣,不道德。)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感动振奋。今义:因对贺桷好意或帮助而产茔好感。
13.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4.再拜(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5.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
1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17.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8.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
19.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
20.于晕鸱得腐鼠(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后一事物紧跟前一事物。)
21.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2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3.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24.零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25.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个地点或某个部分。)
2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讽刺。)
27.能滂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笑,含贬义。)
28.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苦。)
(三)几个常用文言字词理解
耳、乎、焉、也、耶、矣、哉
这是一组文言文句末语气词。
①“耳”用在句末表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例如:止增笑耳。
②“乎”用在句末表疑问、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
③“焉”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表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了”,也可以不翻译,有时候也可以表疑问语气。
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陈述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语气)
④“也”用在句末可以表判断、肯定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环滁皆山也。(判断)
安求其能千里也?(疑问)
⑤“耶”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例如: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
⑥“矣”用在句末可以表陈述、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例如:可以为师矣。(陈述)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
⑦“哉”用在句末表反问或强烈的感叹语气。
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
非人哉!与人期行。(感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