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归纳(四)

http://www.19mini.cn   2013-03-15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系列资料: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详细归纳(四)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系列资料: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详细归纳(四)

十八、《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一、文学常识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字词:字音:仞[ren]垣[yuan]曲箕畚[ben]始龀[chen]穷匮[kui]

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通"直"。②始一反焉:"反"通"返"。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④亡以应:"亡"通"无"。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今:阴天。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今:各个、许多。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今:毛发。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今:已经。

词语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译:你太不聪明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阴:山南水南为阴。“汉之阴”指汉水的南面。 阳:山南水北为阳。“河阳之北”指黄河北岸以北。

4、杂然相许:“许”解释为赞成。此指纷纷表示赞同。 “高可二粟许”中的许解释为上下、左右。

5、“杂然而前陈者”中杂然解释为错杂的样子。加:更。如“山不加增”意为山却不会更加增高。

6、“寡人之民不加多” 中的“加”是程度副词,相当于“更”,修饰动词。

7、诸: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的边上。(把它投到渤海的边上)

8、荷:负荷,挑。如“荷担者三夫”即挑担子的三个人。 9、易:交换。如“寒暑易节”即冬夏换季。

10、已:停止。“俱其不已”即怕他们不停地干下去。

1.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老愚公,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2.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这样看来,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个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遗男,一共五个人参加移山劳动。

3.“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方圆、面积,方七百里,写山之大,是约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虚指,极言山之高。山又高又大,说明移山之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