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参考答案
答案一:37.苟且偷生 因此 38.D 39.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 40.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答案二、 32①同“避”,躲避 ②同化
33. ①假如人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或求得生存手段的),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②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34(甲)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35.比喻论证 使深刻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36同意与否均可,但须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作分析。
答案三:28.(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29.(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0.(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31.(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答案四、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答案四、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五: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答案六: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答案七:(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八: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