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记承天寺夜游

http://www.19mini.cn   2012-04-05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飞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人教版语文八上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典型题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答: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念无与为乐者。)

7.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

8.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9.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答: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11.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答: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1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13.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六、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的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