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马说(杂说四)

http://www.19mini.cn   2012-04-03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飞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人教版语文八下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马说(杂说•四)一、 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三、特殊句式

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能力,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四、文章理解

(一)思想内容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二)文章结构

1.托物寓意,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

2.文字简短,结构精巧。

3.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三)艺术特色

1.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文字简短,结构精巧。

3.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