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送东阳马生序

http://www.19mini.cn   2012-04-02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飞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人教版语文八下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二、文言词语(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

第一层(第一段),叙述自己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这种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叙述颇为详细。一是幼时求学的艰难。文章开头的“嗜学”,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基调。但“嗜学”与“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二是成人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1.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3.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袍敝衣”,与同舍生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一句总括全段,指出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第二层(第二段),说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这一层共两句,前一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四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与第一层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而形象地揭示了今日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第二句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第二部分(第三段),点明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三)艺术特色

①对比

A.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勤学好问——劝学

B.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缊袍敝衣,日仅再食——艰苦学习——劝学

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结论,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②借事说理、寓理于事

作者是德高望重的达官显贵,赠言的对象是一个同乡的青年,但文章没有盛气凌人之感,而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引起学习的动力,把握学习的方法。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而这一切又无不是为了勉励马生。

③夹叙夹议

为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从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说起,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题旨。

四、典型题解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 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艰难之处:a.幼时求学的艰难;b.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 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7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8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9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大将: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