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阅读六、七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段中叙述了两个典故,依次是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目的是:___
2、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之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表明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是感激”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
5、作者的思想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这六个字是:亲贤臣,远小人。选段中可用六个字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客观条件是:兵甲已足。
7、诸葛亮提出北伐的动机是什么?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9、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用原文)
答:遂许先帝以驱驰。
12、作者受命以来,为什么夙夜忧叹?(用原文)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3、选文中哪两句表现了诸葛亮跟随先帝创业的艰难?
受任于败定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文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兴复汉室
1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16、概括这部分的大意: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7、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
14、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_____,______。
15、有学者认为,诸葛亮在益州疲弊之时出师北伐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你的观点呢?
答: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13、《出师表》一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目的是什么?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