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四、 典型题解
(一)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答: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答:“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答: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答: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1.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答: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4.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答:遂许先帝以驱驰。
16.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答: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二)阅读
★阅读1-5自然段。
1、写蜀汉目前面临的不利形势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在用人方面,诸葛亮提出吸取历史的教训,不重蹈覆辙,故应“亲贤臣,远小人”。
3、理解第5段的内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任人唯贤或举贤授能_”这一成语。
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坚贞可靠,以死报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郑成功或文天祥等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4、概括这部分的段意: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5、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